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园欺凌是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问题,它的发生不仅侵害在校学生合法权益,严重扰乱和破坏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管理秩序和校园环境的安全,而且可能会引起家长与学校之间的矛盾,有时还会借助网络的传播使事态快速发酵,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在我国,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不分城市和农村、不分公立或私立学校,地域范围覆盖全国;且发生频率高,因此,治理校园欺凌必要而迫切。随着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相关政策出台,中职学校学生身心发展水平以及在职业学校所受的教育受到格外关注。中职学校的学生因为学习成绩不理想等原因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学习,家长的忽视或是部分老师不负责任甚至社会对他们抱有的偏见,易使中职生产生敏感、不自信甚至自卑多疑的心理。中职学校校园欺凌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一般校园欺凌的共性,又有中职学校的特点。中等职业学校大多专业为三年制,这意味着他们毕业时年纪才达到18周岁左右,此时他们的心理和生理都未完全成熟,就要步入社会开始工作,如果在中职学校学习时,接受不到良好的法律基础知识学习,受校园欺凌影响的各种消极负面的心态得不到矫正,没有形成法律规范意识,极易引起不良后果。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方法治理中职学校的校园欺凌事件,不仅会影响他们在校期间的学习,更可能会影响当事人的人生轨迹。本文从中职学生的自身心理、家庭、学校、社会、政府等因素出发,分析中职学校发生校园欺凌的原因并尝试提出法律治理的对策。依法治理中职学校发生的校园欺凌事件既是保障未成年人的在校安全和健康成长的客观需要,又是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前提与基础。目前,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先后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法律文件,以治理学校发生的校园欺凌事件。然而,与目前发生的校园欺凌事件严重程度相比,这些管理措施很难对欺凌行为起到有效的治理效果,欺凌行为人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受害人无法得到公平的处理结果。而且,在学校在处理欺凌问题时,存在责任主体不明确,责任主体与惩罚不一致,受害者救济方式单一的问题。中职学校校园欺凌能否得到有效治理,这取决于学校和家长是否能够实现联合防控的一致性,还取决于社会的各个方面是否能够促进校园欺凌专门立法,明确反校园欺凌立法的目的和原则、主要内容和每个参与实体的权利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