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由于W-10Ti薄膜可以有效阻止Cu互连线向Si或Si O2基片扩散,且与芯片的附着性好,在集成电路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W-10Ti薄膜通常由磁控溅射方法制备,薄膜质量受控于W-10Ti合金靶材的质量。通过研究放电等离子烧结(SPS)工艺对合金组织结构、力学性能、物理性能以及溅射镀膜性能的影响,本工作制备和修复了密度高、纯度高、组织均匀、富Ti相含量少的W-10Ti靶材。主要结论如下:(1)利用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W-10Ti薄膜可以有效阻止Cu互连线向Si或Si O2基片扩散,且与芯片的附着性好,在集成电路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W-10Ti薄膜通常由磁控溅射方法制备,薄膜质量受控于W-10Ti合金靶材的质量。通过研究放电等离子烧结(SPS)工艺对合金组织结构、力学性能、物理性能以及溅射镀膜性能的影响,本工作制备和修复了密度高、纯度高、组织均匀、富Ti相含量少的W-10Ti靶材。主要结论如下:(1)利用3D扫描仪对大尺寸商用的W-10Ti新靶及其废靶开展三维尺寸表征,获得其几何形状的数字化模型。对新靶及废靶不同位置的维氏硬度、密度、热导率等性能进行检测,并借助XRD,SEM和EDS等手段表征样品的微观组织形貌,物相组成,晶粒尺寸和富Ti相含量,构建了W-10Ti靶材的性能指标库;(2)研究了SPS烧结温度和保温时间对W-10Ti靶材各项指标的影响。工艺参数设置为:烧结温度1400-1700℃,保温时间0-30 min,轴向压力30 MPa,升温速率90-100℃/min。W-10Ti靶材主要由β-W(Ti)相和少量的β-Ti(W)相组成。富Ti相含量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而减少,1600℃时,含量最低;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富Ti相含量先减少后增加,在15 min时获得最小值,为3.04±0.65%。密度随烧结温度升高而增大,随保温时间增加先增大,后保持平缓甚至略有减小,阈值为15 min。维氏硬度随工艺参数的变化并不敏感,在1 kg N下保持在575.80-618.08。热导率随烧结温度升高而降低,随保温时间的延长先降低后升高,1600℃,保温15 min时达到最小值。晶粒尺寸统计结果表明,在较低温度时(1400-1500℃),晶粒长大不明显,较高温度时(1600-1700℃),晶粒明显长大。计算的晶粒长大指数n=2,表明在1400-1700℃范围内,SPS烧结W-10Ti粉末的晶粒长大机制为晶界扩散。计算得到的晶粒生长活化能Q为57.48±8.42 k J mol-1(5min),49.21±10.91 k J mol-1(15min)和61.46±8.17 k J mol-1(30min)。根据各项组织性能的实验结果,确定最佳的烧结温度为1600℃,保温时间为15 min,这也为后续靶材的修复提供工艺指导。(3)利用SPS法成功修复了Φ25 mm,Φ50 mm和Φ75 mm三个尺寸的W-10Ti合金靶材。三种尺寸靶材的检测结果均表明,修复靶中心和边缘位置的组织均匀,性能稳定;同时,与废靶相比,其富Ti相含量大幅降低,硬度、密度、晶粒尺寸增加,热导率下降。与原靶的溅射薄膜相比,修复靶的薄膜表面更光滑,裂纹更少,颗粒尺寸相当,且无悬浮颗粒,能够达到使用标准。
其他文献
电磁流量计由于其测量管内无阻挡物及活动部件,被广泛应用于水流量和固液两相流的测量。励磁方式和信号处理方法决定了电磁流量计的测量精度,现有的信号处理方法因滤波器带宽限制、计算量大等因素,存在适用性有限、动态响应速度慢的问题。为此,本文根据电磁流量计传感器输出信号的时域特征,提出一种易于实现、适用性强、测量精度高、动态响应速度快的信号处理方法。根据恒流量解调序列的时域特征,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建立恒流
深紫外(DUV)光电存储器在军事探测、环境监测、医疗分析等军事、民用、商用领域应用广泛,场效应晶体管型光电器件不但具有良好的光响应度,同时还具有信号放大功能,在DUV光电存储器领域有很强的应用潜力。目前对DUV光信号的检测大多基于超宽带隙的无机半导体,但是无机半导体的材料选择范围少、本征刚性、制备过程复杂等缺点限制了其实际应用。有机半导体由于具有材料选择范围大、可溶液处理、成本低等优势受到广泛关注
大功率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Metal Oxide Semicoductor Field Effect Transistor,MOSFET)是电力电子系统中最常用的开关器件之一,作为核心器件,其故障可能导致系统运行的中断,甚至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和经济损失。近年来,以碳化硅(Silicon Carbide,Si C)为代表的第三代宽禁带半导体的出现,使得器件性能出现了大大的提高,但同时在可靠性问
由于传统的化石燃料的大量消耗造成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需要发展新的清洁能源,光伏并网系统正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电力电子系统。使用电力电子半实物实时仿真技术可以有助于减小电力电子系统的研发周期和成本,论文以光伏并网逆变系统为对象研究建模及其实时仿真算法,并进行了实验验证。相比商用的实时仿真器,本文搭建的实时仿真平台不仅在成本上有优势,而且也能打破国外的技术垄断。全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有:1)概述了本课题
由于其制备、加工工艺与传统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S)电子学兼容,半导体薄膜被广泛应用于光探测器研究。然而,半导体薄膜中存在的晶界等缺陷会对载流子产生散射,造成载流子迁移率的下降,从而导致薄膜光探测器的光响应性能不够突出;同时,半导体薄膜所能承受的临界弯曲应变较低,进而导致其在柔性光探测器应用受限。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将具有高载流子迁移率与机械柔性性能优异的石墨烯与半导体薄膜复合形成异质结,并由
蚯蚓肠道内生菌群参与土壤环境的各种生物化学过程,与土著菌群紧密互作来维护土壤内部稳定状态。当土壤环境遭遇外界扰动时(如农药污染输入),会对蚯蚓肠道菌群和土著菌群之间的沟通交流产生怎样的影响尚未明确,上述两种特异性类群在抵御逆环境过程中的互作模式以及与土壤内稳态的联系更是值得深入研究。本研究采集中国长三角地区典型农药污染农田和场地土壤,使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和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分析蚯蚓肠道菌群和土著菌群
现代数字信号处理系统对模数转换器(Analog to Digital Converter,ADC)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但是单个ADC的采样速度与转换精度相互制约,其性能受到物理技术的限制。时间交织ADC(Time Interleaved ADC,TI-ADC)通过将数据交织到多个子通道中,由各个独立的子ADC交替并行来执行转换,从而降低了对单个ADC采样率的要求,在功耗可控的情况下提供了一种实现高
电压源型双馈风力发电机组虽然比传统的电流源型双馈风力发电机组更能适应弱电网,但是在并联补偿弱电网条件下还是会发生中高频谐振,其主要原因是两者的阻抗不匹配导致的。为了提高电压源型双馈风力发电机组在并联补偿弱电网下的稳定性,本文将建立电压源型双馈风力发电机组的序阻抗模型,并对其在并联弱电网下的稳定性进行探究,最后结合电压源型双馈风力发电机组在并联补偿弱电网下的谐振机理提出相应的谐振抑制策略。本文利用谐
万寿菊因其花中合成积累大量类胡萝卜素类物质,而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但其分子机制和基因资源还有待研究。在本文中,对不同花色万寿菊,“Quanwang”(黄色花)、“Taishang”(橙黄色花)、“Juwang”(橙色花),四个发育时期花组织中四种类胡萝卜素(叶黄素、玉米黄素、番茄红素和β-胡萝卜素)和一种黄酮类成分(芦丁)的含量进行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结果表明,在不同颜色万寿菊花中叶黄素均
锂离子电池自商业化以来,其凭借优异的性能特点被广泛地应用于3C电子设备中,有力地推动了全球及时通讯领域的发展,如今更是在电动汽车、储能、航天等领域大放异彩。随着5G时代的到来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人们对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正极材料是发展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的短板,提高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脱嵌锂电位是实现更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的可行策略之一。钴酸锂(LiCoO2,简称LCO)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