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交往正悄无声息地改变着人们,特别是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以及思想观念,并且十分显著地影响着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网络交往既为创新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同时也给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考验和挑战。本文所探讨的网络交往即是网络文化下的社会交往,网络交往具有现实社会交往所不具备的隐蔽性、虚拟性、自由性、开放性及延展性等特征。根据相关特点,本文探讨了网络交往在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提供崭新思想基础、宽广教育视野、先进教育载体和良好环境的同时,也使大学生价值观教育面临着教育理论内容单一、网络价值观教育方式单一以及教育途径单一等困境。并分析了网络交往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面临各种困境,主要是受到网络文化、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硬件几个方面的影响。针对问题,本文将思想政治教育学相关理论与哲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学科知识相结合,以交往理论为研究理论基础,创新性地探讨了价值观教育与交往的内在联系,指出价值观教育的目的是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而交往是人全面发展的实现条件之一。交往不仅存在于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并且能有效促进价值观教育目的的实现;同时,价值观教育本身也是教育主体之间的一种交往活动。因此,价值观教育工作要在交往中开展,并且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作为交往中的主体,必须以全面、客观、有效的语言表达为基础,进行平等的互动沟通,从而实现价值观教育的目的。具体来说,在网络交往环境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应以马克思交往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哈贝马斯“互动教育”思想为理论基础,并且始终坚持方向性、网上与网下相结合、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在此基础上,教育者要充分重视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其进行自我评价与自我教育,使其在网络交往中面对多元价值观时仍能坚定地树立主流价值观;其次要拓宽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渠道,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网络硬件建设,合理运用网络交往平台,使网络交往的影响向着有利于价值观教育工作开展的方向发展,有效应对网络文化的冲击;再者要不断丰富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方法,教育者要亲自参与到网络交往实践中,在不断地实践体验中及时更新网络交往方式,探索具体有效的网络价值观教育方式,与受教育者在交往的过程中开展价值观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