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素体区热轧工艺对Ti-IF钢组织结构影响的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gug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通过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电子探针以及透射电镜等方法,以Ti-IF钢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不同的轧制工艺下铁素体区轧制时,基体组织的晶粒尺寸、夹杂物和析出物的形貌、数量、尺寸以及分布的变化规律,为组织和性能相互优化提供一个纽带.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在铁素体区轧制,轧制工艺的不同对铁素体组织晶粒的大小产生影响,无润滑轧制使得轧件的表面晶粒的尺寸显著小于心部晶粒尺寸;随着轧制温度的降低,基体组织—铁素体的晶粒尺寸变小.另一方面,不同的轧制工艺参数对析出物的形貌、种类影响不大,只是显著影响了析出物的数量、分布情况,析出物的种类主要是TiN、TiS、Ti<,4>C<,2>S<,2>和TiC、;轧制温度的变化对变形前和变形时产生的析出物有不同的影响,二者相互联系;随着轧制温度的降低,析出物的平均尺寸增大;在相同的轧制温度下,无润滑、大压下量的轧制条件下,析出的C、N化合物平均尺寸比较粗大且呈稀疏分布,而TiS和Ti<,4>C<,2>S<,2>的尺寸细小且呈弥散分布;在轧制温度、压下量和润滑状态对尺寸小于1μm的析出物的影响中,轧制温度处于主导地位.
其他文献
在航空航天、深层地质勘探以及现代化的军事武器等领域,所用的材料均需要在有较大温度变化时仍保持较高的性能稳定性,而2:17型SmCo永磁材料具有突出的温度稳定性以及优良的磁性能,因而成为这些领域中无可替代的永磁材料。随着对高温永磁材料温度稳定性和各项磁性能的要求不断提高,要得到满足要求的2:17型SmCo永磁体对工艺条件的控制也提出了更加严苛的要求。而由此带来的产品性能一致性降低成为了一个亟待的问题
开发高质量的子午胎帘子布品种,必须使用高性能的弹力纬纱.单纯以PA-66做芯纱包覆而成的弹力纬纱,虽具有良好的浸胶后拉伸性能,但其初始模量低,抗变形性差;单纯以PET做芯纱包
在海洋性大气中,由于盐粒子的影响,传统耐候钢表面难以生成致密的保护锈层.在清楚耐候钢表面保护性锈层性形成机理的基础上,该项研究采用表面改性技术,通过表面涂覆改性涂层
中间相沥青炭微球(Mesocarbon Microbeads,简称MCMB)自被发现以来,就以其独特的形态和结构引起众多研究与开发,成为继针状焦、高性能沥青基炭纤维之后的又一新型沥青基炭材料,在L
硼酸盐非线性光学晶体如β-BaBO(BBO)、LiBO(LBO)在高功率可调谐全固态激光器的深紫外波段频率转换中具有重要作用.该论文系统研究了KBBF和KABO两种晶体的合成、生长、线性光学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