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4<'ARF>mRNA及其蛋白和E2F-1蛋白在肺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来源 :内蒙古医学院 内蒙古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anky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检测肺鳞癌组织中p14ARFmRNA及其蛋白和E2F-1蛋白的表达,探讨二个因子在肺鳞癌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56例肺鳞癌和13例癌旁鳞化及炎症肺组织(对照组)中p14ARFmRNA的表达,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相应标本中p14ARF蛋白和E2F-1蛋白的表达。结果①在肺鳞癌和对照组中p14ARFmR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44.6%和84.6%,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6.756,P=0.009),p14ARF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分别是41.1%和76.9%,肺鳞癌组远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χ2=5.435,P=0.020)。p14ARFmRNA及其蛋白在肺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具有一致性(rs=0.930,P<0.05),并且都随组织分化程度的降低而降低,高分化鳞癌与低分化鳞癌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E2F-1蛋白在肺鳞癌和对照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55.4%和7.7%,肺鳞癌组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χ2=9.639,P=0.002)。E2F-1蛋白在肺鳞癌组织阳性表达率随组织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在淋巴结已转移组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淋巴结未转移组,差异有显著性(χ2=5.396,P=0.020)。③p14ARF蛋白和E2F-1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s=-0.359,P<0.05)。结论p14ARF蛋白和E2F-1蛋白的表达异常可能与肺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p14ARF蛋白和E2F-1蛋白的联合检测可能为早期诊断肺鳞癌以及临床判断组织恶性程度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实验目的 通过基因免疫的方法研制抗人髓细胞表面分子CD13单克隆抗体。 实验方法 1)RT-PCR克隆人CD13分子酶活性域(第69~480位氨基酸)基因,将此基因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
本研究主要对小细胞性B-NHL(SBCLs)和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这两种B-NHL的VH基因结构进行比较,鉴别其VH基因的结构特点与淋巴瘤的发病、发展是否存在联系。 研究材料:
辣椒的栽培方式主要包括露地春夏茬、夏秋茬,地膜覆盖早熟栽培,塑料棚春提早、秋延晚栽培,日光温室早春茬、秋冬茬、冬春茬(越冬一大茬)栽培等.这些栽培方式的栽培季节不同,
目的:造血干/祖细胞(HSPCs)移植的目的是使受者重建长期造血功能,其关键是原始造血干细胞(PHSCs)必须植入/归巢,并增殖分化,不断产生各系血细胞。表型(CD34、CD133)分析和传统造
目的:观察蚯蚓试剂对小鼠骨髓中分离出来的树突状细胞分泌炎症介质的影响。 方法:把小鼠骨髓中分离出来的骨髓细胞,在添加粒细胞巨噬细胞系集落刺激因子(GM-CSF)的培养液中培
目的检测心肌梗死大鼠心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的活性及原癌基因产物c-Myc的表达,探讨肉蔻五味丸对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影响及治疗作用。方法9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心肌梗死模型组、卡托普利治疗组、蒙药治疗组,其中蒙药治疗组又分低、中、高剂量组。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皮下注射异丙基肾上腺素(ISO),治疗组在模型建立后分别给予卡托普利50mg,/kg·d及0.2g/kg·d、0.5g/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