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密性砂岩气藏的AVO响应规律研究——以苏里格气田盒8段砂岩为例

来源 :长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KE06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能源的日益匮乏,致密砂岩气作为一种非常规能源,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随着我国油气资源勘探程度的提高,致密砂岩气藏的探明储量明显递增,约占我国原油及天然气新增探明储量的60%,四川、鄂尔多斯、柴达木、松辽、渤海湾、塔里木、准噶尔及吐哈等十余个盆地都具有形成致密砂岩气藏的有利地质条件。因此,对致密砂岩气藏的研究是天然气勘探的重要方向。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是一个典型的致密砂岩气藏,其主要产气层段为二叠系盒8段。盒8段为河流相沉积,构造圈闭不发育,气藏分布主要受砂岩横向展布和储集物性变化控制,为岩性气藏。盒8段砂岩储层横向变化快,有效厚度小,加上低孔低渗的特点,利用常规地震勘探技术预测有利储层及检测油气在该区存在一定的困难。
  AVO技术是一种充分利用横波及入射角信息的叠前地震方法,其理论基础是平面波的反射和透射理论,根据地震反射波振幅随偏移距变化的特征来识别岩性和进行油气检测。AVO正演在AVO技术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该方法是从测井资料出发,通过模型正演来模拟振幅随偏移距变化的现象,依据含油气砂岩的分类方案,研究油气层的AVO异常响应类型,利用该异常特征检测含油气砂岩的分布范围。将AVO技术应用到苏里格气田的盒8段致密砂岩,对识别岩性、物性与含油气性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能有效提高勘探精度。
  本文在深入分析盒8段致密砂岩地质及岩石物理特征的基础上,根据研究区内实际测井资料,开展了目的层段的AVO正演研究分析了储层孔隙度、含气饱和度及厚度等储层参数变化引起AVO响应特征变化的一般规律。从理论上证实了利用AVO技术预测有利储层和气层的可行性。
  论文主要研究了储层参数及储盖组合对AVO响应特征的影响,从单井正演模型建立到多井变地质参数模型统计,总结并相互验证致密砂岩气层的AVO响应的变化规律。在研究储层参数对AVO响应的影响时,首先对研究区的所有井用完全形式的Zoeppritz方程进行AVO正演模拟,确定研究区含气砂岩的AVO异常响应类型;然后基于Gassmann方程对含气砂岩进行流体替代,通过改变气层的孔隙度(2%-12%)、含气饱和度(0-100%)及厚度(2m-12m)来模拟在不同含气状况下的AVO响应,初步了解岩石物理参数对AVO响应的影响;最后对研究区275口井的原始AVO正演模型及测井解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孔隙度、含气饱和度及厚度对AVO属性(截距和斜率)的影响,以及含气砂岩类型的变化,建立了广泛适用于本地区的AVO正演解释图版。在研究储盖组合对AVO响应的影响时,首先根据测井曲线对研究区275口井进行了储盖组合划分,然后依据含气砂岩的正演模拟结果,讨论储层与盖层之间的波阻抗差异对含气砂岩的AVO异常响应的影响。
  论文取得的主要认识如下:
  1、对苏里格地区275口井的含气储层进行AVO正演模拟,确定了第Ⅱ类、第Ⅲ类和第Ⅳ类AVO异常响应,其中测井解释含气性好的储层主要呈现第Ⅲ类AVO异常响应特征。
  2、对苏里格地区275口井的储层与围岩的关系进行分类,确定了砂包砂、泥包砂、砂泥包砂、泥砂包砂共4种储盖组合关系。其中,泥包砂、砂包砂最有利于天然气的储集。
  3、对盒8段气层分别进行了变孔隙度、变含气饱和度和变厚度的单井流体替代模拟和多井统计分析,明确了各岩石物理参数分别对AVO异常响应的影响:其中孔隙度主要影响AVO截距的变化,孔隙度增大可以使含气砂岩的AVO响应丛第Ⅲ类向第Ⅳ类转变;含气饱和度主要影响AVO斜率的变化,含气饱和度增大可以使含气砂岩的AVO响应从第Ⅱ类向第Ⅲ类转变;厚度对AVO截距和AVO斜率的影响较复杂,厚度增大可以使含气砂岩的AVO响应从第IV类向第Ⅲ类转变。
  4、储盖组合的波阻抗差范围不同,其对应的AVO异常响应特征就不同。砂包砂组合中,气砂岩与盖层致密砂岩的波阻抗差从10%增加至20%时,气层的AVO异常响应特征由第Ⅱ类和第Ⅳ类转为第Ⅲ类。泥包砂组合中,当气砂岩的波阻抗大于盖层泥岩波阻抗的5%时,气层主要呈现第Ⅱ类AVO异常响应特征;当气砂岩的波阻抗小于盖层泥岩波阻抗的5%时,气层主要呈现第Ⅱ类和第Ⅳ类AVO异常响应特征;当气砂岩的波阻抗小于盖层致密砂岩波阻抗的15%时,气层主要呈现第Ⅲ类AVO异常响应特征。
  5、在储盖组合正演模型中,储层与盖层波阻抗差较大时,储层含气性表现为第Ⅲ类AVO异常响应特征;在变岩石物理参数正演模型中,大厚度、高孔隙度和高含气饱和度的储层含气性表现为第Ⅲ类AVO异常响应特征。
其他文献
离散时滞系统由于其深刻的实际背景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许多正常离散系统和连续时滞系统的有关结构相继成功地推广到了离散时滞系统.该论文针对当前时滞系统理论的研究现状,在深入研究离散时滞性质和正常系统鲁棒控制控制理论的基础上,系统地研究了离散时滞系统的鲁棒控制理论;同时考虑在采样周期趋于零时,Delta算子离散模型趋近于相应的连续系统的性质,研究了Delta算子描述的不确定离散系统的鲁棒控制问题,使得连
学位
本文的研究源于对2006年“90/70”政策的思考。研究表明,我国家庭住宅的宜居面积应该为90m2左右,同时对二居室住宅仍有一定数量的需求。但是目前北方地区市场上90 m2以下的住宅三居室偏少,这样势必会造成供给和需求的不匹配。  本文首先对北京90 m2三居室住宅的发展和现状进行研究。从历史上看,90 m2三居室住宅在两个时间段出现过,其发展的趋势是由“适用型”转向“适宜型”。新的家用电器、家具
高海拔地区,空气稀薄、氧含量少,使人类活动受到极大限制,所以制氧技术的发展尤为重要。变压吸附技术,具有小型化、快速制氧、易于携带等特性,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吸附剂是变压吸附的核心,优良的吸附剂能快速分离空气制取氧气。低硅铝比X型分子筛是一种优良的吸附剂,通过配位阳离子改变分子筛内电场及分子筛孔结构其分子筛具有较强的选择吸附性。  本文以配位阳离子改性低硅铝比X型分子筛,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优实验工
在世界油气田分布中碳酸盐岩储集层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碳酸盐岩储集层构成的油气田常常产量大、产量高,容易形成大型油气田,世界许多大型油气田都发育在碳酸盐岩储层中,根据前人的统计,在碳酸盐岩储层中发现的油气储量己接近全球总储量的一半,油气产量则占全球总产量的60%以上,目前世界上所确认的七口日产量达到10000吨以上的油井,都是以碳酸盐岩为主的,在国内,也发现了大中型气田,如塔里木盆地奥陶系油气藏、四
微地震裂缝监测技术是近年来在低渗透油气藏压裂改造领域中的一项重要新技术。该项技术通过邻井中的检波器来监测压裂过程中诱发的微地震波,描述水力压裂裂缝的几何形状和空间展布特征及裂缝的生长过程。微地震裂缝监测是开发地震的一个分支。它用的不是专门人工震源产生的地震波,而是利用油气开采,注水、注气、热驱或水力压裂引起地下应力场变化,导致岩层裂缝或断裂所产生的地震波。对它们进行记录、处理和解释,可对油气田开发
吸水剖面测井主要有涡轮流量测井、电磁流量测井、同位素示踪测井、脉冲中子氧活化测并等方法。其中,涡轮流量测井和电磁流量测井只适应笼统注水井,不能用于复杂管柱注水剖面测井。同位素示踪测井可用于复杂管柱注水剖面测井,但受放射性沾污和“大孔道”影响严重。脉冲中子氧活化测井能克服上述吸水剖面测井的局限性,但测井成本高、测井工艺复杂。长庆油田生产层普遍具有低孔低渗特点,层间差异大,多采用分层配注方法注水,管柱
新场气田位于四川省德阳市以北约20km。新场气田的区域构造位置处于川西坳陷中段绵竹一盐亭北东东向大型隆起带中部,其南、北分别为彭县向斜和梓潼向斜。新场构造位于四川盆地西部川西坳陷中段孝泉~新场一青岗嘴喜马拉雅期隆起带,属孝泉构造向NEE方向延展的平缓鼻状隆起。它的东面有丰谷、新盛场等背斜,西部是鸭子河、孝泉等背斜,南面是成都凹陷,北面是梓潼凹陷。根据研究成果以及开发过程中所遇问题表明,新场地区上沙
学位
银根-额济纳旗盆地位于内蒙古自冶区西部,地处阿拉善高原,盆地四周环山,上古生界生烃条件优越,但是由于受到自然地理、研究范围的限制,该区工作程度相对比较低,以往物探工作的部署与实施主要是针对中生界,将上古生界作为前中生界基底处理,基本未做进一步的研究,钻遇上古生界的探井数量很少,没有钻穿上古生界的探井,老的地震资料没有反映上古生界的信息。针对上古生代盆地的地层和构造格架及区域演化等诸多问题更是研究甚
学位
鄂尔多斯盆地镇北-环县地区是盆地天环坳陷南部重要的油气勘探区。本文从工区生油物质基础开始出发,结合地化实验数据、地球物理测井数据、录井资料、单井资料等,充分利用多种反演TOC、Ro技术,结合烃源岩在工区累计厚度分布,深入了解工区生烃灶演化程度,划分工区生烃灶评价标准,确定潜力生烃灶区域,指出有利生油区带,指导有利勘探方向。通过对烃源岩的特征研究,取得的主要认识如下:(1)首先,综合运用地质、测井及
学位
镇原油田镇250区以延10油藏为代表的侏罗系油藏属于物性较好的河流相储层,但横向变化快,储存的非均质性较强。该区自2009年正式投入开发,主力油层为延102小层,由于开发时间较短,对侏罗系油藏缺少大范围精确的研究,并且目前开发过程中已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因此急需对镇250区延10油藏进行系统的研究与认识,开展精细开发技术政策研究,为后续油田开发调整,提高油藏最终采收率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本文以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