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虽然网络游戏在中国发展不过两三年,却已充分显示了其信息双向交流性、高速度及不受空间限制等特性,不仅有力推动了宽带网市场的发展,更是带动了通信业、信息业和出版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与市场的蓬勃发展相比,我们对网络游戏产业的认识、运营,以及政策制定,都明显落后。其中如何协调网络游戏开发、运营、流通等各个环节的关系,构筑合适的运营模式这一问题更是令众多网络游戏企业头痛不已。为此,本文深入分析了我国网络游戏产业及其运营问题。论文首先介绍了网络游戏的发展历程,然后通过比较中外关于游戏的定义得出了网络游戏主要特征:社会性、创造性和文化扩展性。在此基础上通过与已有文化平台的比较,证实网络游戏本质是更为先进的文化平台。然后,对我国网络游戏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先简要说明了网络游戏的市场规模及发展趋势,然后重点对网络游戏的用户构成、发展趋势以及用户需求特点进行了介绍,揭示出用户对网络游戏存在强烈的心理诉求。之后,对我国网络游戏的产业结构进行了剖析。先是简要介绍网络游戏的竞争格局、产业链条构成和七种主要运营模式。然后在此基础上,对目前主流运营模式——代理运营进行了剖析,指出代理运营模式已呈现泡沫效应,不利于网络游戏产业的长期健康发展,因而必须加以改革。随后,参考国外游戏产业发展经验,提出了网络游戏运营模式改革的两条途径,即是运营商向上一体化或开发商向下一体化,通过合作、合资、自主研发等途径,使开发与运营这两个环节保持最大程度的一致;或是整合运营环节,形成相对的市场垄断性,使开发商将处于比较被动地位。最后,作为指导,论文介绍了网络游戏运营的全过程:市场调查、谈判签约、运营准备和正式运营,并就其中的两个关键问题:产品选择和市场推广做了详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