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产品物流包括农产品生产、收购、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配送、流通加工、信息活动等一系列环节,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了农产品价值增值和组织目标。发展农产品物流,是降低物资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第三利润泉。近几年,中央对“三农”问题日益重视,农业物流尤其是农产品物流的发展问题被提上议事日程。山东省作为中国农业第一大省,农产品产量一直居于全国首位,其物流问题是否能合理解决,对山东省甚至全国农业的发展都将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但目前,山东省农产品物流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物流发展模式滞后,制约了山东省经济的发展,因此,构建一个适合山东省的农产品物流发展模式就变得至关重要。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展开研究,首先对农产品物流进行了相关的界定,介绍了农产品物流的内涵、外延、特点、模式及类别,在这里,对我国目前主要存在的农产品物流模式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并以供应链管理理论、第三方物流理论奠定了本文的理论基调。然后介绍了我国农产品物流模式的演进,并对国外农产品物流的典型模式进行了分析,主要分析了美国、日本和荷兰的农产品物流发展模式,找出这些国家的农产品物流模式在我国的适应性,找到可以借鉴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山东省农产品物流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重点介绍山东省目前主要存在的几种农产品物流模式:“经纪人+农户”物流模式、“加工企业+农户”物流模式、“农村经济合作组织+零售商+农户”物流组织模式、第三方物流模式、专业批发市场模式、期货模式,并对山东省农产品的生产及销售情况进行了分析。通过问卷调查,以巨野县大蒜为例分析了“农户+经纪人+市场”成为主要物流模式的原因,并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农产品销售中影响农户选择销售对象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指出了农户选择销售对象的行为主要受商品化处理、销售困难程度、买方信誉、距离市场远近等因素的显著影响,指出了农产品经纪人在农产品物流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分析,构建了一个基于信息共享的山东省农产品物流发展模式,最后提出了促进山东省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