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碳源与碳汇区域均衡分析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iissy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IPCC发布的能源燃烧缺省碳排放系数对2006年我国江西省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能源消费产生的碳源进行了计算,利用前人的研究系数对森林碳汇进行了计算,并对二者进行了均衡分析。通过计算,2006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和江西省的碳源大小分别为22.70TgC/a和35.58TgC/a,碳汇大小分别为2.407TgC/a和11.81TgC/a。碳均衡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及江西省整体区域碳均衡账户上均为碳负债,其大小分别为20.300TgC/a和23.770TgC/a。   依据基尼系数的内涵,构建了评价区域碳排放内、外部公平性的系数——碳排放基尼系数(Gce)和碳汇负担系数(CBC)。通过计算和分析,2006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Gce为0.51,江西省2006年的Gce为0.62,均处于Gce>0.5的差距悬殊范围,说明区域内碳排放严重不公平。从CBC的大小分析得到,2006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江西省最重要碳排放不公平因子。   此外,本文还以均衡账户余额及森林面积作为低碳变量,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进行聚类分析,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各县、区分成四类,碳均衡现状从好到差依次为:排在第一的一类只有浮梁县、武宁县、贵溪市、抚州市区和鄱阳县;第二类,大部分单位处于这一类:南昌县、新建县、安义县、进贤县、景德镇市区、乐平市、九江县、永修县、德安县、星子县、都昌县、湖口县、彭泽县、瑞昌市、鹰潭市区、余江县、东乡县、余干县、万年县、丰城市、樟树市、高安市和新干县等大部分县区;第三类有九江市区和新余市区;第四类只有南昌市区。   本研究对江西省内各单位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各单位的碳均衡分析及碳排放公平性评价,有助于决策部门根据碳均衡账户的情况及碳汇负担系数的大小对江西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区域内碳排放指标进行合理分配,统筹管理。
其他文献
磁性纳米催化剂由于其独特的纳米效应和磁性能,在光催化、有机合成、环境催化剂领域表现除了传统催化剂无法比拟的优势,特别是以磁性纳米Fe304粒子为基础,通过有机物或无机物修饰改性得到具有壳-核结构的纳米复合材料,由于其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均匀的粒径以及准均相反应的特点,成为一种优异的催化剂载体,成为众学者的研究热点。本论文对以Fe304纳米粒子为载体的壳-核催化剂的合成进行了研究,并通过Heck反应对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作为一项高效清洁的能源技术,可以利用电化学反应过程,使燃料的化学能突破卡诺循环的限制直接转化为电能。按照主体支撑结构的不同,燃料电池存在阳极支撑型,阴极支撑型和电解质支撑型。电解质支撑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优点在于,使用已经烧结的致密的较坚硬的电解质层材料作为主体,在耐热性、机械强度等方面都有着很好的表现,此外,电池组成结构清晰,制备简易,电极材料选择方面更加广泛灵活。因此,本文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