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爱德华·琼斯(1950-)是20世纪美国黑人文学的杰出代表。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已知世界》(2003)书写了美国内战前南方黑人奴隶主的未知真相,再现了南方奴隶社会的复杂性和残酷性。现有研究多侧重论述小说独特的叙述形式、身份建构和奴隶制主题,对其中的白人至上主义现象关注较少。本论文通过小说文本细读,分析其中跨越种族、性别和阶级的白人至上主义现象,进而剖析白人至上主义的危害和病态性。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德华·琼斯(1950-)是20世纪美国黑人文学的杰出代表。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已知世界》(2003)书写了美国内战前南方黑人奴隶主的未知真相,再现了南方奴隶社会的复杂性和残酷性。现有研究多侧重论述小说独特的叙述形式、身份建构和奴隶制主题,对其中的白人至上主义现象关注较少。本论文通过小说文本细读,分析其中跨越种族、性别和阶级的白人至上主义现象,进而剖析白人至上主义的危害和病态性。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绪论简要介绍了作家作品,对《已知世界》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动态进行了文献述评,介绍了与白人至上主义相关的批评理论。作为种族主义的意识形态,白人至上主义主张白人族裔优越于其他族裔,白人掌握社会权力和物质资源,并提倡白人主导和非白人从属的关系。第一章聚焦克拉拉和罗宾斯的情感困境。他们对黑人奴隶的爱意与自身内化的白人至上主义思想相冲突,因此陷入了情感困境。由于克拉拉和罗宾斯在白人权力和性别上的差异,他们的白人至上主义经历各有不同。身为白人女性的克拉拉不得不抑制自己对拉尔夫的真实情感、维持自己的贞洁形象,从而在白人男性主导的社会中立足。罗宾斯作为曼彻斯特县最富有的白人奴隶主,其至高无上的权力甚至可以定义曼彻斯特县的法律,他和菲洛墨娜的亲密关系人尽皆知。然而,浓厚的白人至上主义思想致使罗宾斯以自我为中心,不知道如何真正爱别人。第二章探讨了巴纳姆和斯奇冯顿的道德困境。社会底层的白人巴纳姆因为其白人至上思想与其道德观念相悖,被迫参与自由黑人的非法贩卖,陷入了道德焦虑。治安官斯奇冯顿则因为其白人至上主义思想,习惯于忽视黑人的人性,导致他对人性和道德是非的判断力下降,最终惨死于堂兄的枪下。第三章分析了亨利、卡尔多尼亚、弗恩和摩西受白人至上主义思想的腐蚀,主动参与对黑人同胞的压榨剥削,力图融入白人社会,丧失了自己的黑人身份。他们未能成功融入白人社会,反且失去了来自黑人同胞的爱与支持。第四章论述了白人至上主义思想对黑奴身体和心理上的折磨。前三节分析了黑人奴隶主摧残黑奴身体的思想根源:奥登逃跑未遂遭受割耳、摩西和贝茜像商品一样被交易,以及自由黑人奥古斯特遭受非法贩卖重回奴隶制。后两节以托比兄妹与母亲的分离、女奴维多利亚被禁止读书识字为例,分析白人至上主义思想对黑奴心理的禁锢和压制。结论总结了《已知世界》中白人至上主义导致人物陷入不同困境的表现和原因:不仅扭曲了白人信奉者的情感和道德价值观以及黑人奴隶主的身份观,也侵害了小说中黑奴的身心健康。《已知世界》不回避黑人奴隶主的存在事实,对白人至上主义的批判跨越了黑人与白人之间的种族界限,深刻有力地揭露了美国社会中白人至上主义的危害和病态,促使人们深入反思长期困扰美国社会的种族问题。
其他文献
汉语成语是一种人们在长期社会交往中相沿习用、约定俗成的固定短语,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当留学生汉语学习进入中高级阶段后,想进一步提升汉语水平,言简意赅、内涵丰富的成语就成了必然选择,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成语掌握程度可以作为衡量其汉语水平的尺度。成语学习是留学生的兴趣所在,却也是他们的学习难点。留学生在成语学习使用时普遍出现较多偏误,正是在出现偏误,修正偏误的过程中,汉语
作为语用学的一个分支,人际语用学主要关注语言使用中的人际关系问题,包括人际关系建构、人际关系处理、人际关系制约下各种语言策略的选择等问题。而致歉语作为礼貌用语的一种,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日常交际中,对关系建构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致歉语也成为人际关系研究的重要对象。但是先前研究多运用“面子理论”、“礼貌原则”、“修复理论”等集中探讨致歉语的类型、致歉语的功能和致歉的策略,鲜有运用和谐管理理论关注致歉语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汉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很多国家掀起了汉语学习的热潮,其中包括印度尼西亚。印尼作为公认的华人最多的国家,近些年越来越重视华文教育,每年都会派出大批的学生来中国留学,学习汉语和中华文化,并且人数还在不断攀升。面对新的学习环境中语言、气候、饮食、社会风俗等方面的变化,这些留学生在学习适应方面也出现了不少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问题。本文选择印尼留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
引发对外汉语教学非预设事件的因素很多,如语言知识、课堂环境、教师灵感等。对外汉语教学因其教学对象来源广泛、成年人居多的特点而具有多文化的教学背景,其由文化因素引发的教学非预设事件作为对外汉语教学特有的非预设事件种类,具有研究价值。本文以对外汉语教师非预设事件及应对策略为研究课题,重点研究其中与文化因素相关的非预设事件。在梳理前人的研究成果并分析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设计本次研究的整体思路并确定全文框架
本报告基于《语法调查研究手册》(节选)汉英翻译实践而成。这是一本兼具研究和实用性质的语法调查工具书,以客观、全面、包容性强的语法框架来调查语法事实。截止目前,该手册在国内外暂无英文译本。在本次实践中,笔者选取了手册中1.1.2从属句关系这一部分进行汉英翻译。该部分主要是通过举例对语法中各种从句的概念及其应用进行的详细阐述与具体分析。为使译文忠实准确且易于读者理解,作者选取文本类型理论作为本次翻译的
反义词是汉语学习的高频语言点,也是汉语学习者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知识点,但反义词教学却没有得到对外汉语教师足够的重视,反义词的不对称性也给汉语学习者带来了各种困扰。本论文试图回答以下问题:中级阶段汉语学习者是否对反义词不对称性有所了解?中级阶段汉语学习者对反义词不对称性的掌握情况怎么样?中级阶段汉语学习者对反义词不对称性的接受程度如何?中级阶段汉语学习者的偏误成因是什么及如何采取教学且效果如何?本研究
教师提问作为课堂教学技巧之一,是检验学生知识掌握度的捷径,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从而也成为对外汉语教师普遍采用的教学技巧之一。在对外汉语课堂上,学习者的学习目标是为了熟练掌握汉语,了解中国文化,因此,更需要教师通过课堂提问来促使学生们进行语言输出,进而培养并提高学生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习得汉语。作为对外汉语课的分支——对韩汉语教学亦是如此。本文的研究对象对韩汉语教师,研究方法为文献研究法、文本
西尔维娅·普拉斯是美国现当代自白派女诗人和作家。她的遗世之作《钟形罩》是一部饱含浓厚自传色彩的小说。主人公埃斯特的心路历程是普拉斯本人在青年时期主要经历的真实写照。小说以自白化叙述的方式讲述了20世纪50年代父权制社会背景下埃斯特在纽约担任《淑女时代》杂志社客座编辑、暑假写作班被拒、自杀未果而被送到精神病院接受治疗后重返社会的过程。这期间的经历对埃斯特的心灵造成了极大的创伤,导致了自我迷失和对未来
本文是对《联合国可再生能源PPP项目标准》英汉翻译实践的反思性报告。联合国文件属于公文体,其风格庄重、严谨,语气严肃、正式,语言表达简洁、有力,且高频词汇居多、句式较为固定、专业术语性强。另外,联合国文件属于信息型文本,具有较强的目的性,旨在准确且高效地传递其官方机构所发布的信息。译者以目的论为指导,完成此次翻译任务。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是任务描述,包括任务背景、原文语言特点和委托方要求。第二章
医疗健康行业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不仅创新了医疗服务模式,还改变了患者就医时的消费习惯,特别是在线医疗社区作为“互联网+医疗”服务模式的典型代表,其发展虽然遵循着传统电子商务的商业逻辑,但是由于医疗健康服务的信任商品的特征,在线医疗社区的运营和发展模式又面临着新的挑战。在线医疗社区以患者需求为中心,汇集了大量的优质医疗资源,并衍生出海量的医疗健康信息,进一步形成多维度的医生线上口碑。患者获取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