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的进步和医疗卫生事业的迅猛发展给医务人员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近年来,护士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学者的关注,但医生的心理健康则少有学者涉足。军队医院医务人员相比一般医务人员承受着更多的职业压力,医务人员作为健康使者,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人格特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是心理学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不良的人格特质往往是诱发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因素,从人格层面探讨对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研究的目的是调查军队医院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其人格特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本研究随机抽取某军区医院的410名医务人员,以心理健康测查表、艾森克人格问卷为测评工具,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使用描述统计、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以及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结果显示:(1)军队医院医务人员在躯体化(SOM)、抑郁(DEP)、兴奋状态(HMA)、焦虑(ANX)、病态人格(PSD)五个因子上出现症状的比率分别为19.2%、18.4%、17.6%、11.5%、9.3%;在躯体化(SOM)、兴奋状态(HMA)、病态人格(PSD)、抑郁(DEP)四个因子上检出严重问题的比率分别为6.1%、4.0%、3.7%、3.5%。(2)军队医院医务人员在抑郁(DEP)、兴奋状态(HMA)分量表上的得分高于一般群体。(3)女性在躯体化(SOM)、抑郁(DEP)、焦虑(ANX)得分上显著高于男性;不同文化程度医务人员在躯体化(SOM)、抑郁(DEP)、焦虑(ANX)三个因子上的得分差异显著;护士、医生、技术人员在躯体化(SOM)、抑郁(DEP)、焦虑(ANX)、疑心(HYP)、脱离现实(UNR)五个因子上的得分差异显著;不同收入水平医务人员在躯体化(SOM)、抑郁(DEP)、焦虑(ANX)三个因子上的得分差异显著。(4)医务人员在内外向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在其它因子上的得分显著低于全国常模。(5)精神质(P)与心理健康测查表(PHI)各因子(除兴奋状态HMA外)呈显著正相关,内外向(E)与PHI中病态人格(PSD)、脱离现实(UNR)无显著相关,与其余各因子呈显著负相关,神经质(N)与PHI各因子呈显著正相关。(6)精神质和神经质对躯体化的解释贡献达到显著性水平;内外向和神经质对抑郁的解释贡献达到显著性水平;精神质、内外向和神经质对焦虑的解释贡献均达到显著性水平;精神质和神经质对病态人格的解释贡献达到显著性水平;内外向和神经质对兴奋状态的解释贡献达到显著性水平。通过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巨大的工作压力和职业的特殊性使得军队医院医务人员在躯体化、兴奋状态、病态人格、抑郁四个因子上检出严重问题的比率较高。(2)军队医院医务人员由于职业、工作压力,心理健康水平差于一般群体。(3)人口学统计变量如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收入状况、岗位类型等对心理健康水平影响显著。(4)医务人员需要和病人及家属保持良好的沟通,人格外向,职业的特殊性使得他们情绪稳定、待人友好热情。(5)心理健康和人格特质关系密切:具有待人不友好、情绪不稳定性格的医务人员心理健康水平较低,人格外向的医务人员能够保持较高的兴奋状态,心理健康水平较高。(6)人格特质对心理健康具有预测作用:精神质对躯体化、焦虑、病态人格、兴奋状态具有正向预测作用;神经质对躯体化、抑郁、焦虑、病态人格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内外向对抑郁、焦虑具有负向预测作用,对兴奋状态具有正向预测作用。针对调查,提出了进行心理健康干预、构建同事支持系统、提高护士地位、增加深造机会、营造医院文化和完善心理咨询机构等提高医务人员心理健康水平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