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学生汉语副词“曾经”和“已经”的习得特点与偏误分析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ling4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汉语副词“曾经”和“已经”都是常用的时间副词,二者均表示过去完成、发生的事情或动作等,因此也是外国学生经常用错、容易混淆的两个词。本文在概括总结“曾经”和“已经”本体对比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整理语料库语料以及问卷调查,探讨了外国学生对“曾经”和“已经”的习得特点及偏误类型,分析了偏误成因,并据此提出了相关的教学建议,希望能对对外汉语教学做出贡献。全文共分为七章。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交待了文章的选题缘由、相关的研究综述、语料来源等。第二章从句法、语义的角度对前人关于“曾经”和“已经”的观点进行了概括总结。第三章考察了“曾经”和“已经”在教学大纲与对外汉语教材中的编排情况,发现教材的编排顺序符合大纲的安排及词汇的使用频率,编排合理。第四章通过调查HSK动态作文语料库考察了外国学生“曾经”和“已经”的习得特点。在习得“曾经”时,首先习得的是“曾经+V+过”的用法,其次是“曾经+V”及“曾经+V+了”的用法;在习得“已经”时,首先习得的是“已经+V+了”及“已经”修饰数量短语的用法,其次是“已经+V+过”的用法。第五章通过问卷调查并结合语料库对外国学生学习“曾经”和“已经”时的偏误类型及造成偏误的原因进行了具体分析。外国学生在使用“曾经”和“已经”时产生的偏误主要表现为遗漏或误加“曾经”或“已经”本身以及与“曾经”或“已经”相应的其他成分;“曾经”和“已经”的混淆,“曾经”和“已经”与其他时间副词的误代;“曾经”和“已经”在句子中的错序。第六章针对“曾经”和“已经”的特点,从教学方法、教师、学生和教材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最后一章为结语。
其他文献
有机薄膜晶体管(Organic Thin-Film Transistor,OTFT)由于其有机半导体(Organic Semiconductors,OSCs)功能层的强大且可控的化学敏感性以及在后端电路中晶体管的参数放大能力,在物理、生物以及化学传感器、可穿戴电子器件等领域中备受人们关注,并成为现代有机电子应用领域中的元器件与重要组成部分。其中,针对可能给人体健康安全产生危害的少数有毒有害气相原子
实验目的:比较骨化三醇注射液和口服制剂冲击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的疗效及安全性。实验方法:1、将本中心维持性透析合并SHPT且不伴有高血
伴随着地产市场的火爆,对保温建筑材料的需要与日俱增。水泥保温材料因水泥生产过程能耗高,污染重,与国家去产能政策导向不符且水泥保温材料耐高温性能不佳。地聚合物是一种
目的:研究对43例新生儿黄疸患儿进行短时多次蓝光照射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哈尔滨市儿童医院收治的86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儿随机分为Ⅰ组与Ⅱ组。对两组
从目前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能够看到,存在部分英语教师不知道如何在情境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语法知识教学的现象。基于此,笔者提出"故事情境""游戏情境""问题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