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也是(的)”研究—兼与“(X)真是(的)”比较研究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kinb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常交际中,我们会使用“X也是(的)”表达“责怪、不满、抱怨”等负面情绪。表示责怪的“X也是(的)”有其特定的句法、意义、语用、语法化特点。本文以“三个平面”理论和语法化理论为理论基础,同时结合构式语法学和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对表示责怨的“X也是(的)”进行系统的研究,并将其与相近结构“(X)真是(的)”进行了比较研究。在结构和分布方面,“X也是(的)”表现为:在主语“X”的选择上,“X”不能省略,由指称人或物的NP来充当;“也是”在“X也是(的)”结构中依附于“X”,可以替换成语气词“啊”或去掉;“也是”前不能添加副词;“X也是”后面的语气词“的”有加重责备语气的效果,可以省略,但一般不可以换成别的语气词;“X也是(的)”与埋怨内容的位置关系主要有“X也是(的),Y”、“Z,X也是(的),Y”两种。“(X)真是(的)”比“X也是(的)”在句法成分的要求上更为自由;添加语气词情况更加灵活;句法上也更独立。在语义和功能方面,“X也是(的)”表现为:在“Z,X也是(的),Y”中,“也”表类同兼表委婉语气,在“X也是(的),Y”中,“也”仅表委婉语气;“是”不能单独表义,依附在“也”的后面,意义不透明;“X也是(的)”的整体语义有表实质性责怪和非实质性责怪两种;“X也是(的)”的语义自足性弱,不能单独存在,它的前后总是跟有埋怨内容;在语篇连贯方面,“X也是(的)”有展开话题、延续话题、转换话题的功能:在人际功能方面,有标示责怪等负面情感态度的功能,并且在有些语境中运用了礼貌原则,减缓了对立情绪,减弱了责怪程度。“(X)真是(的)”比“X也是(的)”在语义自足性上要强很多,在语义管辖上要宽泛一些,比“X也是(的)”的连贯功能更丰富一些;但是“X也是(的)”比“(X)真是(的)”要更为礼貌一些。在语法化方面,“X也是(的)”表现为:“X也是(的)”由表示判断到表示责怪主要是通过“也是”的语法化完成的。始见于唐朝的“也是1”是表示类同判断的短语,随后“也”的语义不断虚化,“是”逐渐向词内成分发展,二者在明朝的时候最终完成词汇化形成表示委婉语气的副词“也是2”。“也是3”的形成来源于两个方面,一个是通过历时语法化从“也是2”发展而来,一个是通过共时语法化从“也是1”语用而来。“(X)真是(的)”的形成跟其相似,但是,“也是(的)”用法黏着,相当于一个话题标记,“真是(的)”却是一个独立的话语标记,造成这种差别的最根本原因在于“也是”“真是”在演变过程中的语义机制不同。“也是”语义相对较虚,语法化后语义无法自足,所以句法黏着,而“真是”语义相对实在,语法化后语义可以自足,所以句法独立。
其他文献
本文详细描写了梅州蕉岭蕉城客家话的声韵调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制作出了声韵配合表和音节全表。从声韵调三个角度,将蕉城话语音系统和以《广韵》为代表的中古语音系统进行了对
鉴于以往商务汉语教材的词汇研究多集中于综合性教材,缺少分技能教材内部的词汇编写考察,因此本文选择中级商务汉语分技能教材---《汉语商务通》之《听力》《口语》《阅读》
创立了一种时间短、质量高的石蜡切片制作方法。针对动植物材料结构特点不同,在脱水、透明、透蜡、包埋、染色和封固等环节进行了一系列改良,获得了染色清晰、组织结构完整的
<正>2006年,包括分体空调、可移动空调和窗式空调在内的整个欧洲空调市场价值达63亿美元。七个主要国家占据了整个欧洲四分之三以上的份额。增长最快的国家是俄罗斯和土耳其
本文介绍的自动指纹识别系统是针对利用指纹识别技术进行身份识别的具体任务而研制开发的。该系统包括指纹采集、指纹识别和指纹验证三个模块。指纹采集模块负责指纹的活体采
恭维语是社会交际的润滑剂,有利于交际的顺利进行。近年来,有关于恭维言语行为的研究越来越多,但是多数集中在不同语言间的对比研究,以某本著作中的对话作为语料来研究恭维言
<正> 蒜头壶是秦汉墓中常见的一种器物,其造型别致而富于变化,往往是断代的重要依据。本文拟就目前已发表的资料,主要从类型学角度进行探讨,同时对其名称和用途略加考证。
对不同拉枝角度对富士苹果树生理特性和果实品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富士苹果枝条经不同角度拉枝处理后,除果实总酸含量外,多数指标均随着拉枝角度的增大而升高,在110
2015年10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印发了关于《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国发(2015)64号),把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学科、加强高校学术环境建
本文从语篇角度,考察兼语句各小类在语篇中的句际语义和成分语义的异同,并对比了NP和VP的衔接方式,从而对兼语句在语篇中功能做出说明。全文共分为三章:第一章主要考察了兼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