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蛋白酶-胰酶两步法体外评定加酶饲料蛋白质消化率的研究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123456gav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胃蛋白酶-胰酶两步酶解法体外评定八种加酶饲料(豆粕、鱼粉、棉籽粕、菜籽粕、玉米、麸皮、仔猪料和肉鸭后期料)干物质和粗蛋白消化率。饲料先用胃蛋白酶在37℃下,作用10小时,然后加入胰酶39℃作用24小时。试验设置三个处理,分别为饲料不加酶制剂为对照组、加入不同外源酶制剂不经1.5小时预处理为试验Ⅰ组,加入不同外源酶制剂经1.5小时预处理为试验Ⅱ组。按试验方案消化后,分别计算三种处理饲料干物质和粗蛋白的消化率。结果表明:(1)饲料加酶后,两种处理条件下干物质消化率均有提高。棉籽粕和菜籽粕加酶后,提高了粗蛋白消化率,而且预处理组与未预处理组相比粗蛋白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豆粕、鱼粉、麸皮、玉米四种饲料添加酶制剂后,粗蛋白消化率亦有提高,但经预处理组粗蛋白消化率低于未预处理组。仔猪科和肉鸭后期料,添加酶制剂后粗蛋白消化率呈下降趋势,而且预处理组粗蛋白消化率低于未预处理组。(2)同一种饲料,添加不同酶制剂,对饲料粗蛋白体外消化率的影响不同。玉米、仔猪料及菜籽粕添加不同酶制剂,两试验组各加酶组间粗蛋白消化率均差异不显著(P>0.05);豆粕加酶D后未经预处理粗蛋白消化率最高,而且显著高于酶E、F两组(P<0.05),但与酶A、B、C组差异不显著(P>0.05)。棉籽粕加酶C经过预处理后粗蛋白消化率最高,但只与加酶A组差异显著(P<0.05);同时酶F组与酶A组粗蛋白消化率差异亦显著(P<0.05)。鱼粉加酶A未进行预处理,粗蛋白消化率最高,且与加酶B、C、D组差异显著(P<0.05),但与E、F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肉鸭后期料加酶后未经过预处理,加酶B组粗蛋白消化率最高,且与E、F两组差异显著(P<0.05),但与其它三组无显著差异(P>0.05)。麸皮加酶后未经预处理加酶D组粗蛋白消化率最高,而经过预处理组加酶F组粗蛋白消化率最高。由结果可知,大多数饲料经过预处理后,粗蛋白消化率低于未预处理组。预处理仅对棉籽粕和菜籽粕有效果。复合酶制剂中蛋白酶含量的增加及与α-淀粉酶的适宜比例均可提高饲料粗蛋白体外消化率。
其他文献
本试验采用PCR方法结合毛细管电泳技术,利用15对国际通用的微卫星引物对长白猪和约克夏猪两个家猪品种及其杂种后代长大二杂猪共5个个体进行扫描,根据微卫星标记的遗传多样性指
细胞因子(cytokine)是一类由免疫细胞分泌后调节细胞功能的小分子多肽,它们在细胞的生长和分化等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 IL-10)是其中一个典型
来自美国的23岁艺术家Alyson特别擅长为可爱的宠物手作同款毛毡玩偶.这些不到8厘米的纯羊毛玩偶,包含着复杂的细节,每一个都活灵活现,就像是宠物们的迷你版“分身”.虽然每制
期刊
人工授精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现代养猪生产,但冷冻精液使用率仅约1%。主要原因在于在冷冻保存过程中,精子结构和功能受到严重破坏,导致冷冻-复苏后精子活力严重下降,配种受胎率降低,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