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周时期用鼎是礼乐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区分各级贵族等级身份的重要标志,用鼎体现着各级贵族身份、社会等级地位。周代用鼎的研究,对于在宏观上把握当时整个社会结构及其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西周的用鼎问题,学界从不同的角度已做过较多的探讨。但,西周早、中期的用鼎情况,缺乏研究。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选择关中地区未经盗扰、组合完整的墓葬68座,对其中出土的136件(包括陶鼎两件,锡鼎一件)鼎进行类型学划分,在掌握各区用鼎特征的前提下,比较,归纳出关中地区西周早、中期墓葬的用鼎特征。
通过比较周原、丰镐、(趋)国三地早、中期墓葬中随葬鼎,发现三个地区墓葬中用鼎既有相似的一面,也有不同的地方。大致而言,三个地区西周早期墓葬中用鼎均有垂圆腹平立耳柱足鼎、直腹索状立耳鼎,其中,垂圆腹平立耳柱足鼎频率最高,为主要的用鼎类型,而中期三地墓葬中共有的用鼎类型发生变化,为直腹平立耳鼎与柱足立耳方角方鼎,且以直腹平立耳鼎频率最高,其次,柱足立耳方角方鼎,这两型鼎成为主要的用鼎类型。虽如此,三地西周早、中墓葬中用鼎类型仍存在很大差异,有着各自特有的用鼎类型,且在用鼎类型的组合上也有明显的不同。这种差异与不同,尤以(氇)国墓地明显,说明不同族群在用鼎的选择上有一定的倾向性,存在自身独特的用鼎特征。
而且,通过研究表明,关中地区西周早、中期三鼎及三鼎以上墓葬中用鼎多不成列,墓葬中用鼎多由不同形制、纹饰、大小的鼎构成,也存在成组的形制相同、纹饰不同、大小相次;形制相同、纹饰相近、大小不同和形制、纹饰、大小全同的鼎。在用鼎数字的搭配上也无固定规律可循,表明关中地区西周早、中期不存在严格的用鼎制度。但,从统计上看,在早、中期墓葬中随葬鼎以奇数为主,用鼎遵守着一定的礼制常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