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颅底凹陷寰枢侧方关节畸形进行三维描述并进行分型,探讨寰枢侧方关节畸形与寰枢椎稳定性的相关联系。方法分析20例正常人和60例颅底凹陷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其颈部CT及三维重建(以眼耳平面为轴位平面)相关数据,测量矢状位上寰枢侧方关节面与水平面的角度,并把颅底凹陷寰枢侧方关节畸形进一步分类,总结侧方关节畸形特征并分析其与寰枢椎脱位及患者临床症状的关系。结果正常的寰枢侧方关节面无脱位、无明显倾斜;颅底凹陷常合并侧方关节畸形,根据侧方关节面畸形特点,将畸形的侧方关节归纳为四种临床类型:I型:寰枢侧方关节面轻微前倾,无滑脱和分离,倾斜角度为16.4±4.5°;II型:关节面明显前倾,伴有滑脱或分离倾斜角度为38.3±13.7°;III型:关节面向后倾斜,伴有滑脱,倾斜角度为14.5±10.5°;Ⅳ型:复杂畸形,包括侧方关节脱位、旋转、假关节形成等。本组颅底凹陷患者60例,侧方关节正常16例,关节畸形44例。其中I型13例;II型19例;III型8例;Ⅳ型4例。本组寰枢椎脱位31例,其中侧方关节畸形29例(I型6例,II型19例),III型均无寰枢椎脱位。前倾型(I、II型)中,随向前倾斜角度增大,发病年龄逐渐变小,症状逐渐加重。结论1、颅底凹陷寰枢侧方关节畸形是导致寰枢不稳定的重要因素。其中关节面前倾最为常见,这种不稳定性随寰枢侧方关节面前倾角度的增大而加重。2、分析颅底凹陷寰枢侧方关节畸形,对于寰枢稳定性的判断提供了一个新思路,并对颅底凹陷治疗方案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