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乡差距拉大,“三农”问题日益突出,反映到城市规划领域,就是农村聚居空间的不合理布局问题。发达地区城郊农村位于城乡交接带,一方面优越的区位优势和经济基础,使之初具“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良好条件;另一方面又是城乡矛盾最为突出,空间争夺最为激烈的地方。本论文将研究的视角锁定这一区域,试图在对转型期城郊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变革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发达地区城郊农村理想的发展模式和探寻科学的空间布局规划方法,为我国正蓬勃开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借鉴和示范作用。 针对现实中国城郊农村发展存在的现状问题,论文在借鉴国外城郊乡村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上,综合了社会学、经济学、生态学、城市规划学科的研究成果,构建出发达地区城郊农村未来发展模式和空间形态,即建立在生态产业基础上的网络化发展模式。围绕这一模式目标的实现,提出基于生态规划的新型农村社区布局方法,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以非建设用地规划为途径的与自然和谐的可布局用地的寻找;二是以产业布局为导向的与生态产业相协调的功能区划;三是基于通勤可达性考虑的城镇体系战略指导下的社区布局。 最后以笔者参与的规划实践——成都市新都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布局规划为例,对城郊农村聚居空间布局规划方法进行演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