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地区城郊农村聚居空间布局规划方法研究——以成都市新都区农村新型社区规划为例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heng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乡差距拉大,“三农”问题日益突出,反映到城市规划领域,就是农村聚居空间的不合理布局问题。发达地区城郊农村位于城乡交接带,一方面优越的区位优势和经济基础,使之初具“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良好条件;另一方面又是城乡矛盾最为突出,空间争夺最为激烈的地方。本论文将研究的视角锁定这一区域,试图在对转型期城郊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变革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发达地区城郊农村理想的发展模式和探寻科学的空间布局规划方法,为我国正蓬勃开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借鉴和示范作用。  针对现实中国城郊农村发展存在的现状问题,论文在借鉴国外城郊乡村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上,综合了社会学、经济学、生态学、城市规划学科的研究成果,构建出发达地区城郊农村未来发展模式和空间形态,即建立在生态产业基础上的网络化发展模式。围绕这一模式目标的实现,提出基于生态规划的新型农村社区布局方法,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以非建设用地规划为途径的与自然和谐的可布局用地的寻找;二是以产业布局为导向的与生态产业相协调的功能区划;三是基于通勤可达性考虑的城镇体系战略指导下的社区布局。  最后以笔者参与的规划实践——成都市新都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布局规划为例,对城郊农村聚居空间布局规划方法进行演绎。
其他文献
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是由美国能源部主办的,全球高校参加的学生竞赛,竞赛中各参赛团队需要设计并实地建造一幢以太阳能为唯一能源的自给自足并能够与城市并网的高技术含量的高
学位
地铁因其运量巨大、能耗较低、不占用地面空间的优势,正在我国各大城市如火如荼的建设和推行,成为极其重要的城市基础支撑设施。地铁除了本身的运输作用,地铁站与站点所在地区城
本文紧扣“积极心理学”这个关键视角,从“积极情绪空间”、“积极的空间形态属性”两个点切入,对成都、绵阳两地实际案例进行调查并分析、推导出七个“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儿童
中国传统园林的研究往往存在这样一种“瓶颈”,对园林采取考古测绘方面的研究非常细致,而没有对空间的营造和表达作出由因而果的研究或者推测,这种不深入或者说不“具体”的
伴随着近几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山东地区许多有着悠久历史的小城镇由于多种原因而形成了整体发展滞后的局面。对小城镇进行更新以求恢复其活力,提高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速度与质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对沿线土地利用演化产生重要的驱动作用。科学预测城轨交通建设后沿线土地利用演化的趋势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为沿线土地后续规划、建设和开发提供决策支
随着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加速,一种新兴的建筑类型——会展建筑应运而生,它以其独有的经济功能,被全世界各地纳入其经济活动中并广泛的兴建。随着会展业的蓬勃发展,在各种建筑
高校校园建设项目不仅局限于校园规划与建筑的形式,智能化校园弱电系统等“软性设施”的建设逐步成为其主要组成部分。现代化高等学校校园建设单纯的依靠专业分工从各系统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