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儒学在河西地区的传播与影响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as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朝在中国古代史上极具代表性,它是继秦朝以后的第二个“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与基本同期的古罗马并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强大的文明帝国。汉政府推崇儒家文化,汉武帝时确立了儒学独尊的地位,经过历代统治者的尊崇和宣扬,儒家文化成为当时中原王朝以至东亚其他地区的社会文化主流,奠定了汉民族的文化基础,并持续影响至今。汉朝建立不久便陆续收复了秦朝时的领土,并且开疆拓土,使版图空前扩大,为中原文化的远播提供了广阔空间。汉政府将河西地区纳入中原王朝统治范围,一边开辟丝路,设置四郡,凿空西域;一边徙民屯田,修建军事防御措施,使河西地区获得初步发展的保障,为接收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汉文化做好了准备。随着中央政令在河西地区的实施推广及河西地方官员的励精图治,河西地区经济逐步发展,当地社会秩序也趋于稳定,儒学顺利传入。汉代中原地区动乱之际,河西地区偏安一隅,稳定的社会环境吸引大量中原儒士前往,使儒学在该地区获得广泛传播和长足发展。儒家思想逐步成为河西地区的官方意识形态,自汉武帝时期河西地区的地方官出现儒生化倾向,汉昭帝、汉元帝等汉代统治者多推崇儒学,大规模任用儒生参政,儒士出身的官员比例大大增加。他们秉承儒家理念,在任职期间为河西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移风化俗、融合民族关系做出巨大贡献。汉武帝采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统治者制定经济政策的立足点发生变化。儒学传播至河西地区后,当地地方官一方面遵从中原王朝律令发展河西经济,另一方面因地制宜,从儒家义理出发采取“先富后教”,“富民”与“化民”统筹兼顾的政策,重视河西地区农业发展,推行重农政策,同时把发展农业、兴修水利与设立学校、推行教化相互结合起来,积极推动了河西地区的财富积累和文化传布。儒学传播至河西地区后,影响最为显著的是当地教育和社会习俗。河西地区教育在原来基础上兴盛,官学、私学交织发展,教学内容以儒家经典为主,教育师资多为儒师。儒学在河西地区的传播促进当地社会风俗转型。河西由未开化的蛮族之地转变为享有儒雅之风的文明礼仪之地。儒学促进了河西地区民族关系的融合,使“大一统”民族观深入人心。汉代儒学思想在河西地区的流布,不仅对当地政局的稳定、经济的发展、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理论指导,而且在移风易俗、促进民族关系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儒学使河西、中原两个地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魏晋南北朝乃至隋唐五代时期河西地区儒学的传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他文献
全球气候治理中,无害环境技术被视为缓解和适应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关键技术,因而对无害环境技术的所有权和传播渠道的控制涉及知识结构衍生的权力。发达工业国占有大量无害环
近年来,克苏鲁神话系列小说被陆续引进到中国,并引起了阅读研究的热潮。笔者选择美国小说作家霍华德·菲利普·洛夫克拉夫特(Howard Phillips Lovecraft)的代表作品TheColour O
当前实施的素质教育要求“以人的发展为中心”。这个快速前行的社会需要人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因而培养和训练中学生的这种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需环节。历史学科在培养
本文立足于新课程背景下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课堂教学,运用认知心理学理论、教育心理学原理、课程教育理论、语文教育理论以及教育比较研究的方法等,通过元认知结构中三个重要
提出一种军用数据中心双活容灾抗毁解决方案,建立了数据库双活系统技术架构,描述了系统的 基本组成和功能。提供一种同城双活军用数据中心系统网络架构,描述了计算节点、网络
在道路的施工放样中缓和曲线的放样工作比较繁琐,通过工作实践总结,利用Excel实现计算缓和曲线上的中桩坐标值,进行实地放样,实现轻松工作,并提高工作效率
伴随着经济发展进程的演进和度假区旅游发展趋势的确立,度假区建设已经得到国家和各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旅游度假区如何高质量的、可持续的健康发展显得极为重要。度假区内的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简称《义务新课标》),总目标提出:“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发现问题”、“提出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教育质量需求的不断扩大与教育自身供给不足的矛盾日益显著,教育公平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研究在实证调查的基础上,采用比较研究
抛锚式教学是一种受西方建构主义理论影响以技术学为基础的重要教学模式。它通过支架式教学、镶嵌式教学和学习小组成员的合作学习,凭借学生的主动探究、生成学习,亲身体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