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契丹辽朝与后唐同为我国十世纪时期的重要政权,前者由我国古代契丹族建立,后者由沙陀族建立。双方交往的三十一年中,军事冲突有59次,战争规模在十万人以上的有4次。典型的战役有幽州之战、河北会战、定州之战、太原会战等。虽然双方在战争中互有胜负,但处于上升发展时期的契丹辽朝最终灭亡了后唐政权。值得注意的是,双方并没有过多旷日持久的战争,多为速战速决。与战争过程相比,双方以通使交聘为主要方式的和平交往时日更长,彼此间互派使者有57次之多。两个政权的经济与文化交流也相当广泛,涉及到通信往来、边境贸易、精神和物质文化交流等多个方面。双方关系的变化对五代前期政治格局和十世纪初期我国北方民族关系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通观两个政权的战和关系,可以得出这样的认识:契丹辽朝内部两种不同政策的冲突和五代初期中原局势的变动是导致两个政权间战和关系变化的主要因素;双方战和关系的发展使契丹辽朝对后唐政权逐渐占据了优势,两个政权的发展轨迹出现了明显不同;通过契丹辽朝与后唐政权的战和交往,加强了中原农耕地区与北方草原地区的民族交流与融合,在多领域缩小了北方少数民族同中原汉民族之间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