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世界上有约1/3的金资源属于难处理金矿石。用细菌氧化法处理难浸金矿石不但经济、有效、安全,而且有利于环境保护。但是在整个细菌氧化-提金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含砷、氰和硫氰根的废水。处理不当,部分外排水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而需要返回细菌氧化工艺用水含砷、氰和硫氰根不达标,会导致细菌大量死亡,使整个工艺无法正常运行。本论文研究在细菌氧化-提金工艺中产生的含砷、含硫氰根的废水净化处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文以细菌氧化-提金工艺为前期研究基础,酸性含砷废水和含硫氰根废水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了石灰法、石灰-铝盐法、砷-铁共沉法、硫化钠沉淀法以及过氧化氢法、酸化法、碱氯法、焦亚硫酸钠/空气法来处理这两种废水,并较为系统的对这两种废水处理工艺中的影响因素进行试验分析,研究各个因素对砷、硫氰根处理的影响规律。同时测定了细菌生长过程中能耐受硫氰根离子的最大浓度,并以此作为硫氰根净化的标准依据,使其达到循环工艺要求。试验结果表明,使用细菌氧化-提金工艺能够使高硫含砷含碳金精矿的提金率从13.09%提高至78.26%,说明使用细菌氧化法作为这类金精矿的氧化预处理,能有效的将矿物中的硫化物氧化;用石灰-铝盐法和砷铁共沉-硫化钠沉淀法处理含砷含铁的细菌氧化废液,能够达到国家排放标准,且石灰-铝盐法除砷除铁效果要好于砷铁共沉-硫化钠沉淀法,但是后者产生的中和渣质量要远远小于前者,仅为前者的1/6,这也为工厂对中和渣的填埋处理减轻了负担;在处理含有硫氰根的废水试验中,细菌能够在小于浓度0.05g/L的硫氰根离子条件下正常繁殖生长,使用过氧化氢法和碱氯法能有效将溶液中的硫氰根离子去除,处理后浓度低于细菌耐受最大浓度,而传统的酸化法和焦亚硫酸钠/空气法虽然对氰根除去效果很好,但对硫氰根处理效果一般,处理后离子浓度高于细菌能够承受的最大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