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危重表现类型,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炎症反应在心肌梗死后心脏组织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心肌梗死发生时,缺血缺氧的心肌细胞将发生不可逆损伤和坏死,释放出亚细胞膜成分及内源性报警信号,激活自身免疫系统,从而引起剧烈的炎性反应。炎症反应在急性心肌梗死进展过程中存在着利弊双重影响,一方面炎症应答是清除梗死灶中的坏死细胞以及启动内源性损伤修复机制所必需的,另一方面促炎介质表达的增加和炎症反应的持续将导致基质的降解和心肌细胞的凋亡,造成梗死区扩展和心功能恶化。了解心肌梗死后炎症反应的抑制和清除机制,研究可能存在的炎症反应负调节机制实属必要。鞘氨醇激酶(SPHKs)是介导细胞内活性酯类信号转导的关键激酶,可催化鞘氨醇生成1-磷酸鞘胺醇(S1P),后者参与机体多种生理及病理过程的调控。大量研究报道指出,SPHKs,特别是SPHK1,是炎症反应中的一类重要酶类介质,在多种炎症性相关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包括对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树突状细胞等免疫细胞的调控。这些分子水平的基础研究为疾病治疗提供了潜在的靶点,同时也为不同疾病病理过程的研究提供了思路。【目的】1、观察抑制SPHK1对小鼠心梗后心肌组织损伤、炎症因子水平、巨噬细胞浸润以及纤维化程度的影响。2、初步探讨SPHK1对巨噬细胞的调控作用机制。【方法】1、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建立小鼠心肌梗死模型,小鼠皮下植入胶囊渗透压泵,给以SPHK1抑制剂SK1-I干预;2、蛋白免疫印记实验检测SPHK1蛋白表达;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改变,ELISA法检测血清c Tn T,评估心肌损伤程度;心肌组织免疫组化染色观测CD68的阳性表达或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心肌组织巨噬细胞表面分子F4/80和炎症因子m RNA水平,评估巨噬细胞浸润程度和炎症因子水平;心肌组织Masson染色及Ⅰ、Ⅲ胶原m RNA水平检测评估心肌纤维化程度。3、L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Ana-1细胞为模型,使用SPHK1抑制剂SK1-I或S1P3受体抑制剂CAY10444预处理,蛋白免疫印记实验检测目的蛋白表达;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巨噬细胞TNF-α、IL-β、IL-6m RNA水平;ELISA检测细胞培养液中炎症因子含量。【结果】1、小鼠心肌梗死模型中,给以SK1-I干预,心肌组织HE染色结果,以及血清中低浓度的c Tn T均提示了抑制SPHK1后小鼠心肌损伤较轻。SK1-I的干预使得心梗后心肌组织TNF-α、IL-β、IL-6 m RNA水平较低,梗死区巨噬细胞浸润减少,此外,抑制SPHK1后减轻了心肌梗死后胶原纤维的沉积。2、LPS诱导巨噬细胞,可促进其迁移,上调SPHK1、S1P3及p-AKT/AKT蛋白的表达。抑制巨噬细胞SPHK1后,迁移能力降低,炎症因子m RNA水平降低,使用S1P3抑制剂后可观测到同样的效应,同时,抑制S1P3后,p-AKT/AKT蛋白的表达也被部分抑制。【结论】1、SPHK1抑制剂干预对心肌梗死模型小鼠心肌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能与降低心梗后心肌组织局部炎症反应有关。2、SPHK1调控巨噬细胞的迁移及炎症因子的分泌功能,S1P3以及p-AKT/AKT可能介导了这一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