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设的语用与认知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blll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预设(presupposition,又译为“前提” 、“前设” 、“先设”。)是一种常见的自然语言现象。哲学家在研究指代(reference) 与意义(meaning) 的关系时发现了预设现象:即专有名词(proper names)和有定描述(definite descriptions) 总是指向客观存在的实体(entities),即使我们否定一个句子或命题,预设关系仍不受影响。例如,“余教授精力充沛”,“余教授精力不充沛”,都预设“有一个余教授”。语义学也正是在哲学研究的基础上定义预设:预设是一种特殊的逻辑蕴涵关系(logical entailment),它能在句子或命题被否定后幸存下来(survival under negation)。随着预设研究的不断深入,语言表达中越来越多的预设关系被发现,列文森(1983: 181-184) 在总结他人观察结果的基础上,列举了13 种预设触发语(presupposition-triggers),其中包括叙实动词(factive verbs),状态改变的动词(change-of-state verbs),分裂结构(cleft constructions) 等等。预设的两个显著特性:可取消性(defeasibility)和投射问题(projection)也在人们加深对预设的认识的同时显露出来。这两个问题说明预设对语境具有依赖性。语境,不论是语言语境还是非语言语境,都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允许小句(clauses)中的预设上升为整个复合句的预设,或取消(block)小句的预设。显而易见,在真值条件(truth-conditional)下的语义学框架内,很难找到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满意办法。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对预设研究的大量文献体现了在语用学的范围内解释预设的努力。诸多语用因素,如话语的合适条件(felicity conditions),格赖斯会话含义(Gricean implicatures), 说话人的态度和意图(He[39], 1995:69) 等等都被用来解释预设。这些尝试虽然从不同角度加深了我们对预设的认识,但它们也使得预设的概念变得扑朔迷离。为了不使预设变成一个包罗万象的杂乱的聚合体,本文只讨论那些由语言表层结构引发的预设关系,并认为预设是在动态交际过程中,交际者认为理所当然的,已知的,或无争议的信息。本文也讨论了两种影响很大的,在语用学框架内对预设投射问题的处理办法:即卡土南和皮特士(Karttunen & Peters[10], 1979),盖世达(Gazdar[11],1979) 的预设投射理论。这两种理论都是描述性的。前者认为预设是一种规约含义(conventional implicature),同时词汇和语法结构也具有一种继承功能(a heritage function), 这种功能决定预设的上升或取消。卡土南和皮特士为不同的词汇和语法结构引发的预设规定了各自的继承条件,但这种一对一的零散的格式常常对预设的投射作出错误的预测。盖世达对所有的预设投射现象规定了全面而统一的投射条件,即语境和句子的蕴涵意义,句子的会话含义以及预设本身都可以决定预设的上升或取消。但这种理论在一些情况下对预设投射的预测也会出现错误。这两种理论在一些情况下对预设投射的错误预测,也使理论本身的正确性受到挑战。鉴于此,本文引入了Fauconnier[12] 的心理空间理论(mental spaces theory)。它的哲学基础是经验现实主义(experiential realism), 与客观主义不同, 它认为语言和意义是人的认知与客观世界交互作用的结果,不存在一个脱离人的认知过程的绝对客观世界。意义没有绝对客观的真假值。心理空间是人们理解话语<WP=5>的一种认知模式,它不存在于语言中,但语言表述能引导会话者构建心理空间,如时间状语,地点状语,主谓结构等等。一个空间中的成分(elements)可以由语用功能与另外的相关空间中的对应体(counterparts)联系起来。例如:“在照片上,小李很酷”, ‘在照片上’构成一个空间,另一个空间是‘现实’空间。这两个空间通过‘形象’(image)功能联系起来,相片中的小李的对应体就是现实生活中的小李。Fauconnier[12] 在心理空间理论的基础上,对预设的投射原则与策略进行了完善的形式化(formalizations)。这种理论对投射的解释是全面的,它的最大优点就是把语用因素进行了形式化,这是以前的语用学理论都没有成功尝试过的。而且它也能解释前两种理论所不能解释的所有反例。本文应用Fauconnier的理论来考察预设的投射现象并与前两种理论进行了比较。请看下例: 余老师相信扬小虎已经戒烟了。P: 扬小虎过去抽烟。卡土南[21](1973) 把‘相信’规入“塞子”(plugs)一类,即它会“阻塞”(block)从句中的预设上升到整个句子。因此,P: 扬小虎过去抽烟,不能看成是该句的预设。而盖世达[11](1979)则认为,该句中的蕴涵意义和会话含义都不会阻塞该前提上升为整个句子的前提。Fauconnier 把语用因素形式化的结果使我们对这种情况的分析更为全面:首先,如果听话人知道说话人是否知道P,即P!R(见第四章),此时从句的预设P将上升为主句的预设;如果听话人知道说话人不知道P,即P?R, 此时从句的预设P将不能上升为主句的预设;如果听话人对说话人是否知道P一无所知,此时他可以自由选择P?R或P!R,即他可以自由选择预设上升或被取消两种理解方式。这第三种情况也让我们看到这种方法的缺点,即无论我们选择P?R或P!R,结果都会与另一种选择矛盾。虽然Fauconnier认为语篇中的信息可?
其他文献
介绍对特辛基苯酚甲醛树脂、对叔丁基苯酚甲醛树脂、Koresin树脂、Technic KR-140树脂以及改性烷基酚醛增粘树脂的化学结构和合成路线,阐述烷基酚醛增粘树脂在粘合中的作用机
银杏酸(ginkgolic acid,GA)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酚酸。在肿瘤领域,银杏酸在各种癌细胞系中表现出显著的抑制作用。其可通过抑制SUMO化等途径来发挥作用,最终抑制肿瘤细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辨证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阐明高血压病中医病证特点;探讨中医药对高血压病胰岛素抵抗的干预作用及其机理;寻求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胰岛素抵抗的有效方法。
背景、目的和意义:大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近30年来其发病率呈逐步上升趋势。业已证明,大肠癌的预后与早期诊断和治疗密切相关
精确识别提取水土保持措施图斑是评估水土保持工程成效的重要技术手段。遥感影像是识别水土保持措施图斑的重要依据,伴随着遥感多源识别技术的发展,为图斑识别的精准化、快速化提供了更加有益的技术参考。为了厘清当前该研究现状,运用文献法,归纳总结了用于图斑识别研究的不同数据源、提取技术以及三大水土保持措施图斑识别方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下一步应结合水土保持治理工程区域特点,强化不同措施特征信息以及不同时空分辨
综述了目前护理学生创新创业的现状,以及护理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为护理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和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参考依据,同时为护理专业学生双创人才培养提供依
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范围愈发广泛。对人工智能技术来说,该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与5G通信技术结合,以促进科技革新和社会经济发展与进步。因此,简要分析5G通信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