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广袤的农村地区存在着许多可再生能源,例如沼气、秸秆、太阳能、风能、水能,但是部分能源开发较少,资源利用率低。此外,由于新农村的建设,农网的用电需求日趋多样化,且农村地区存在着地处偏远的特点,建设可靠经济的独立微电网是解决农村地区用电的一种有效途径,可实现就地取材、就地消纳。因此,本文围绕农村电网的分布式能源优化配置展开研究,探讨分布式能源的有效利用。针对农村地区的能源特点,阐述了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燃料电池发电、小水电以及沼气发电等多种分布式发电的基本原理、数学模型和输出特性。此外,针对铅酸电池、锂离子电池、飞轮储能和超级电容等储能装置的特点进行介绍,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建立了一种考虑风力发电、光伏发电、沼气发电、储能设备的分布式电源优化配置方法。该方案以电源的固定成本、运行维护成本、燃料成本等经济运行成本为目标函数,以瞬时功率平衡、蓄电池电荷状态和季节性的缺电概率为约束条件,同时考虑了农村用电负荷的特点,基于遗传算法,得到了分布式电源的最佳配置方案。为了实现农村地区冬季热能和电能的梯级利用,构建了一个由风电机组、光伏机组、燃料电池、蓄电池、余热锅炉、热负荷以及电负荷构成的热电联供型微网系统,以微网的运行费用最小为目标函数,运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得到了并网和孤岛状态下的典型日的出力曲线。结果证明,孤岛状态下的运行成本要高于并网,同时说明了热电联产可以有效减少发电量,降低运行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