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命意识教育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生命意识的教育活动。从目前来看,中学生对于生命意识的理解趋于正确,但部分学生偶尔会做出漠视生命、轻视生命等的行为,这不仅阻碍了中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也对他人的身心发展造成了伤害,进而阻碍着社会的稳定发展。为了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意识,促进中学生健康成长发展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对中学生实施生命意识教育刻不容缓。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主要阵地,该学科具有较强的思想教育性且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生命意识教育内容,对于开展生命意识教育教学活动占有一定的优势,是对中学生实施生命意识教育的最佳场所之一。关注生命意识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开展,对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意识具有重要作用。论文在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界定生命意识教育的相关含义,阐述道德与法治教材中与生命意识教育有关的内容,分析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实施生命意识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且通过对初中生和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以实地观察记录作为辅助手段来了解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生命意识教育现状。通过分析问卷调查结果,发现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生命意识教育存有以下几个问题:部分教师对教材中生命意识教育内容挖掘不充分,从未系统地梳理过教材中的内容,在理解生命意识教育内容的程度上需要进一步深入和拓展;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生命意识教育时使用的教学方法缺乏多样性,教师在课堂上很难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需要进一步提高生命意识教育效果的落实情况,部分中学生仍存在生命基础知识缺乏、生命意识模糊等的现象。同时,针对其教学中生命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主要归纳于以下几个方面:生命意识教育教学模式缺乏创新、部分教师的教育思想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教师生命意识教育专业素养有待提升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基于以上问题和原因分析,尝试从以下五个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即教师在开展生命意识教育时要采用科学多样的教学方法,同时也要注意教学方法选择和使用过程中的基本要求,并且在课后要对教学方法进行反思和完善;采用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完善评价的标准以及增加评价的主体;提高教师的生命教育素养;落实科学有效的教育目标;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