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受自然界中荷叶、玫瑰花和鲨鱼皮等表面特殊润湿现象启发,仿生超疏水表面的制备与研究近年来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由于超疏水表面对水或其它液体具有优异的非润湿特性,其在油水分离、自清洁涂层和流体减阻等领域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然而要实现超疏水表面的广泛应用还存在一些关键问题需要解决,如超疏水表面的机械稳定性和热稳定性不足,制备工艺复杂,原料成本较高等。因此,探索性能稳定、工艺简单、适合工业化生产的超疏水表面制备方法成为该研究领域的热点。本文分别以1,4-丁二醇(BDO)/环己醇(CYA)和1,4-丁二醇(BDO)/N-甲基-2-吡咯烷酮(NMP)为共致孔剂,以甲基丙烯酸丁酯(BMA)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DMA)为聚合单体,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在玻璃基片上进行原位热引发自由基聚合,利用致孔剂在聚合过程中导致的相分离使涂层表面具有微/纳米复合粗糙度结构,通过调节反应混合物组成制备出具有超疏水特性的多孔聚合物涂层。考察了聚合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引发剂用量、聚合单体质量比对涂层性能的影响,详细考察了共致孔剂用量和共致孔剂极性对涂层微观结构及疏水性的影响。通过接触角测试仪(CA)、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分别表征涂层的疏水性和表面微观结构。通过涂层表面的非粘附性测试、耐酸碱盐及耐高温等性能测试探讨超疏水涂层的稳定性。以BDO和CYA为共致孔剂制备多孔聚合物超疏水涂层,当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分别为75℃和20h,引发剂AIBN用量为2%,m(BMA+EDMA):m(BDO+CYA)=50:50,mBMA:mEDMA=50:50,mBDO:mCYA=50:50时,制备的聚合物涂层的静态水接触角(WCA)为153.8°,滚动角(SA)为4.0°。SEM和AFM观测到涂层表面具有多孔性及微/纳米双重粗糙度结构,且涂层具有良好的耐酸碱盐效果。以BDO和NMP为共致孔剂制备多孔聚合物超疏水涂层,当m(BMA+EDMA):m(BDO+NMP)=45:55,mBMA:mEDMA=50:50和mBDO:mNMP=40:60时,聚合物涂层的WCA为159.5°,SA为3.1°。随着共致孔剂极性的增加,聚合物涂层表面的平均孔径和聚合物聚集体尺寸逐渐增大。通过Cassie-Baxter理论方程计算得到,复合接触面中气-液界面的面积分率为94.10%。该超疏水涂层对水滴具有良好的非粘附性和耐酸碱盐溶液稳定性,且在190℃以下涂层具有良好的超疏水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