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至善之路—《中庸》新诠

来源 :中共中央党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col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因为汉语语言本身言简意赅的特点,加上古人并不重视文字的精确性,反而追求语言的含蓄蕴藉之美等原因,中庸是一个众说纷纭的概念。关于中庸概念的争论历来也很多,但不管怎么争论,都不能歪曲和误读中庸,都需要弄清中庸到底在讲什么,这离不开对《中庸》文本的合理把握。本文以《中庸》文本为根据,结合文字考证并吸收了前人对《中庸》的部分研究成果,挖掘出中庸至善方面的内涵,同时以中庸至善内涵为纽带,串联起表面看起来零散的《中庸》文本,从而得出《中庸》一书是紧紧围绕“通往至善之路”而展开的这一结论。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为“前言”,包括了经典诠释的背景、《中庸》的研究状况和《中庸》作者与成书的简要分析。第二章为“何为至善”,是《中庸》的题解,是从根源上分析中庸的内涵。先从文字上来分析中和庸各自的含义,又通过对孔子中庸思想的总结来理解中庸总体的意思,然后得出中庸与至善意义上等同的观点。第三章为“至善何以可能”,主要是对《中庸》核心概念——天、命、性、道、诚等的解读。这些核心的概念是理解《中庸》和中庸思想的基础。该章主要借鉴宋明理学家对《中庸》的注释,来分析《中庸》的天道观,将《中庸》上升到本体的形而上的高度。但体用一源,言天只为立人,《中庸》的天道观最终通过道心和人心的划分又回归至人自身。第四章为“通往至善之路”,是对《中庸》章节的具体把握。清楚了人从何而来,然后就会更加明确人将去往何处。既然天命赋予了我们“性”,我们就应该将这种“性”发挥到极致。或用“自教”之道来完善自我,或用“他教”之礼来规范自我,最终都是要去追求至善至美的中和圣境。第五章为“至善的完成”,至善的完美之境是很难完成的,我们永远在追求至善的路上。所谓的完成只是《中庸》呈现给我们的“中和圣域”的美好图景,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进。
其他文献
尝试通过电子鼻来鉴别食用植物油的质量。以不同质量的大豆油为样品,进行电子鼻检测,同时进行电导率检测和酸值、过氧化值的测定,并研究电导率和酸值、过氧化值的测定结果与电子
以煤化工装置用10万等级大型空分压缩机转子系统为研究对象,针对其特有的结构型式,研究出一套切实可行的计算方法。应用该方法首次对轴流+离心转子结构进行稳定性分析,结果满
刘国安主任医师从事中医医疗、教学工作30余载,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是在老年病方面.现就刘主任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的经验整理如下.
汇列了宝钢引进的两套 2 60 0 0、两套 30 0 0 0、一套 72 0 0 0、一套 60 0 0 0m3/h空分设备的技术参数、流程与设备特点 ,列述了大型空分设备的发展轨迹、安全事项及发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