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进程的加快,国际资本流动规模不断扩大。我国的货币政策在有效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一方面国际资本大量流入使我国外汇储备迅速增长,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上购买外汇投放大量基础货币,导致货币供给量迅速扩张。另一方面国际资本的流入改变了货币供应机制,央行货币政策操作难度加大,货币政策有效性降低,成为影响我国货币政策的重要因素。当前形势下,如何应对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确保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及现实意义。
本文首先从国际资本流入、流出两方面并结合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各账户分类入手分析了我国国际资本流动现状。我国资本流入绝大部分采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形式,外债增长适度,而证券投资相对较少,资本流出规模比较小。从总体上来看,20世纪90年代以来,除1998年受东南亚金融危机影响表现为资本净流出外,其余时间我国均呈现出国际资本净流入的态势。其次,研究国际资本流动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分析了国际资本影响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国际资本大量流入,资本与金融账户差额不断变动,影响外汇储备继而导致外汇占款增加,继而造成货币供应的增加。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势必加大通货膨胀的压力,央行必然会采取干预、冲销等操作,继而波及货币政策。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货币供给量扩张的同时引起的通货膨胀和人民币升值压力、货币供给结构发生变化、央行货币政策独立性受到挑战、货币政策实施和操作难度加大、货币政策偏离既定目标。再次,本文通过国际资本流动与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货币供给量的实证研究来度量国际资本流动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程度。以外汇占款额来表示国际资本流动的规模,实证结果表明国际资本流动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是巨大的,即:外汇占款每增加1 亿元,广义货币供给量M2 会增加2.709 亿元。由此,大量的国际资本流入对我国货币供给、央行货币政策产生巨大影响。最后,为了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从完善外汇管理制度、改革汇率形成机制、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强国际资本流动监管等方面提出建议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