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一世纪的竞争归根到底是高素质人才的竞争,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提高国民素质的一个强有力的措施。注重对高中生学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正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所倡导的。在这一要求下,学校的历史教育也越来越重视锻炼高中生的历史学科能力,而知识运用能力正是历史学科能力之一。知识运用能力的提高不仅可以有助于高中生快速有效地解决历史问题,更能使高中生适应当今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文科综合试题的设计也逐渐从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其中第41题便是突出考查高中生能力的新题型。文综卷第41题一直以“压轴题”出现在试卷上,属于历史学科题目。其分值是12分,在百分制的试卷中,地位举足轻重。从2011年到2016年,文综卷第41题共出现6道同类题目,涉及四类题型:观点性评述题、历史地图题、目录修改题、图表或公式题。纵观这四类题型,在试题形式上,文综卷第41题有着开放性和创新性的特点;在考查内容上,文综卷第41题不但注重考查高中生的历史基础知识,而且侧重考查学生探究问题、解析问题的历史学科能力。这是对新课程改革基本理念和目标的贯彻和践行。但通过具体分析历史高考试题第41题和高中生的答题现状,发现学生的答题效果并不理想。笔者认为主要存在高中生不会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观点不明确、史实错误等问题。其问题实质是高中生的历史知识运用能力欠缺。针对高中生答题时出现的核心问题,结合自身教学感受,提出六点旨在培养高中生历史知识运用能力的策略:第一,构建历史基础知识体系;第二,注重新旧知识间的联系;第三,创设问题情境、拓展知识的运用范围;第四,加强史料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第五,巧设练习题目;第六,重视考试和学生自我评价。但在培养高中生历史知识运用能力的过程中,不可盲目,应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作用,也应兼顾措施的适度性。以上,就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内容。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以期进一步提高高中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历史教学提供经验和借鉴,为历史课程改革尽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