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党员政治品格的塑造研究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bo82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文化背景下信息发展呈现着新的模式,文化传播呈现着多样的发展趋势,突出表现在微媒体、微思潮、微群体三大方面,三者的发展促使信息传播便利的同时,也带来许多隐患的问题。分析微文化的表现方式以及特点,正确理解大学生党员政治品格的基本内涵,对于研究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党员政治品格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要想找到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党员政治品格塑造存在的问题根源所在,就要对当今大学生党员的政治品格现状进行细致调查,不仅调查大学生党员对政治品格内容的了解状况,对微文化与大学生党员政治品格塑造之间关系的认识,还要明确大学生党员政治品格塑造的现实意义。并根据调查结果找出微文化对于大学生党员政治品格塑造存在消极影响,总结后给出相应的应对策略。本文主要从微文化、大学生党员、基层党组织三个方面给出应对策略,纵观全文,主要按照阐述现象,实际调查,原因分析,给出对策的路径进行撰写。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党员要从自身积极抵御微文化中的负面因子,基层党组织要合理利用其所拥有的权力引导大学生党员政治品格的健康发展方向,微文化也要使其自身的发展更加符合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发展方向,以此来增强大学生党员先进政治品格的塑造。
其他文献
能力验证目的是确定实验室的检测能力,识别实验室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补救措施。文中报告了水中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能力验证的结果。通过能力验证活动提高了实验室的
<正>当前的教育任务主要是培养具有综合化、素质化、个性化的优秀人才,因此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随着信息技术环境的不断完善,也为教育领域打开了方便之
<正>一、创新背景学校教育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生命整体,处处蕴含着矛盾与各种辩证关系。然而,根据研究者多年反思,发现不少学校在课堂教学、课程建设、教师发展等方面把握不准
会议
论文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为基础,从主位系统角度探讨日语民间童话的语篇结构特点,以加深对儿童文学作品语言特点的理解。分析发现语篇主要采用和主语重合的主题主位引导故事
<正>由于我们的学生大多属于在中考中失利,文化素质普遍较低,贪玩好动,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兴趣不大,针对中职学生的现状,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企业需求的专业技能为培
会议
20世纪的20-30年代,胡适与张东荪曾就"哲学之将来"展开过论争。胡适的"哲学破产论"夸大乃至神化了科学的作用。马克思在其早期著作曾屡次提到"消灭哲学"以及哲学的"丧失",其真实涵义
员工的工作心态和离职问题,历来是组织研究的重点。本研究以服务组织为例,探讨个体-组织匹配对员工工作满意和离职意愿的影响作用。在研究中,将个体-组织匹配分为个体-公司政
<正>编者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既是中国的产物,也是社会主义的产物,还代表了人类法治文明史上的最新形态。如何理解这种新型的法治,乃是一个重大的法学理论命题,需要从各
20世纪90年代初期泡沫经济崩溃后,日本经济开始了长期的调整阶段,经济增长持续低迷,特别是自1997年以来,日本经济停滞进一步深化.到目前为止,已出现了战后未曾有过的连续两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