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互联电力系统规模的增大,网络结构和运行模式越来越复杂,这将不可避免地导致稳定性问题,例如低频振荡问题(Low Frequency Oscillations,LFO)。LFO代表电力系统中区域间的振荡,其为削弱电力系统稳定性,降低系统传输容量,限制电力网络互联能力的重要因素。最近几年信息物理仿真技术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分析中,其为研究信息流与电力流之间的交互影响和分析各类信息系统状态下电力系统运行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互联电力系统规模的增大,网络结构和运行模式越来越复杂,这将不可避免地导致稳定性问题,例如低频振荡问题(Low Frequency Oscillations,LFO)。LFO代表电力系统中区域间的振荡,其为削弱电力系统稳定性,降低系统传输容量,限制电力网络互联能力的重要因素。最近几年信息物理仿真技术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分析中,其为研究信息流与电力流之间的交互影响和分析各类信息系统状态下电力系统运行情况与电力系统控制,优化等应用的性能提供了条件。此外,在我国风力发电渗透率不断提高,以双馈感应发电机(Doubly-fed Induction Generators,DFIGs)为代表的风力发电机由于其相对较小的尺寸,背靠背电力电子变流器低额定功率,高能量效率以及DFIG输出功率和电压(或者无功)可以分开控制的特点,使其成为大量使用的风力发电机类型之一,并且具备抑制区间振荡和向互联电力系统阻尼性能提供关键影响的能力。论文开展的基础性研究工作以及取得的创新性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为了分析实际信息系统环境下电力系统运行情况与电力应用的性能,提出了一个混合仿真模型,并用于评估实际通信网络环境下电力系统广域阻尼控制(Wide-area Damping Control,WADC)抑制LFO的表现。混合模型包括三个部分:通信系统模型、电力系统模型和广域控制中心模型。通信系统采用实际通信网络进行数据通信;电力系统建模与仿真采用SIMULINK/MATLAB;控制中心算法设计基于模型预测控制(Model Predictive Control,MPC)方法,并采用C++语言实现。通过上述三个模型,建立了广域阻尼闭环控制系统。算例分析中验证了混合仿真模型的有效性,以及分析了通信延时情况下控制方法的性能。2.为了研究各类信息系统状态对电力系统运行的影响程度,首先将信息系统故障对信息流的潜在影响进行了分类,并采用端到端的信息流特点来划分;然后提出了一个简化联合仿真模型,用于分析电力流和信息流之间的交互影响和信息流特点与电力系统运行之间的定量关系。提出的模型采用端到端的信息流来描述信息系统运行特征,因此可称为基于信息流的联合仿真模型,其具有复杂性低和信息故障类型覆盖广的特点。并且获得的定量关系可以为信息系统的规划和运行提出要求。接着将提出的联合仿真模型与商业软件进行比较,验证了所提模型的有效性和优势。最后采用WADC作为例子,分析了各类信息系统故障的物理影响。3.为了适应风电接入的互联多机电力系统中的强非线性、时变结构和复杂运行条件的特点,提出了一个提高的无模型自适应控制(Model-free Adaptive Control,MFAC),用于控制风机阻尼互联电力系统存在的区间振荡。提高的MFAC采用伪偏导数(Pseudo-partial Derivative,PPD)动态地线性化受控非线性电力系统,同时考虑WADC要求和系统扰动。此外,为了考虑信息系统中存在的通信延时,引入了一个自适应延时补偿器(Adaptive Delay Compensator,ADC)用于补偿常延时和可变延时。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保证了所提控制策略在系统不确定性、扰动和通信延时情况下的阻尼性能。4.利用数据驱动方法之一的MFAC方法,提出了一个新颖的数据驱动无模型自适应WADC。提出的控制器由控制方向校正、PPD更新和单步提前预测控制三部分组成,其具有未知控制方向,零稳态控制输出和考虑扰动的优点。之后分析了考虑扰动的闭环系统稳定性。最后建立了考虑多种不确定性、扰动和通信延迟场景的算例分析,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在本学位论文中建立的信息物理仿真方法,为研究信息流与电力流的交互机制和分析各类信息系统状态下电力系统运行和电力应用性能提供了手段;并且设计了用于风电场的WADC方法,其克服了电力系统广域控制中存在的强非线性,时变结构,复杂运行状态以及通信系统延时影响的特点,增强了互联电力系统的稳定性。
其他文献
季节性湖冰是地处中低纬度的泛第三极区域冰冻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变化是区域气候的重要指示器。与高纬度湖泊相比,该区域在冬季具有太阳辐射强、降水少、冰厚度小和表面泥沙含量高等特点。研究该区域湖冰对于分析气候变化对泛第三极区域冰冻圈影响、保障“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中低纬度干旱、半干旱区域浅水湖泊的典型代表乌梁素海,于2015-2018年开展了连续3个结冰期的湖冰辐射特性和生消过程的现场调
纳米金属晶体的塑性变形以及微观断裂行为与晶体内缺陷的动态演化和运动息息相关。深入了解内部缺陷的演化规律和缺陷间的相互作用对纳米金属材料变形行为的影响,对于提升材料的强度、延展性、抗断裂与抗辐射性能和服役寿命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及应用价值。近年来,通过合理调控界面缺陷和体缺陷以提高纳米金属材料综合性能的增强策略备受关注。因此需要对界面缺陷调控的塑性变形机制以及位错-体缺陷间相互作用机制进行更加深入地考
视觉目标跟踪旨在解决对视频序列中感兴趣目标的持续跟踪问题,其在许多人工智能应用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例如智能监控、智能驾驶和智能交互等。虽然近年来视觉目标跟踪在跟踪精度和跟踪速度方面不断突破,但是实现一款准确性高、鲁棒性强、实时性好的通用目标跟踪器依然面临巨大挑战。一方面,稀有的先验信息给目标外观模型的离线训练带来了诸多困难;另一方面,由目标自身因素和环境因素引起的显著的外观改变使得视觉目标跟踪问
分子反应动力学是在原子和分子水平上研究化学反应的本质和微观机理。理论上研究分子反应动力学的前提是构建一个全域的势能面,然后求解原子核在势能面上的演化方程。三原子体系是分子反应动力学研究的基准体系,其中离子与氢气及其同位素的反应在天体物理、储氢以及超冷化学等领域有重要的应用。N+(3P)+H2(X1Σg+)→NH+(X2Π)+H(2S)反应是星际云中合成氨的链式反应的第一步。先前对该反应体系的动力学
滑动弧等离子体,在气体转化、污染控制和纳米材料合成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首先在定弧长条件下,结合实验和模拟,研究了旋风滑动弧等离子体交流周期的伏安特性。然后在变弧长情况下,研究了旋风交流滑动弧等离子体弧通道的时空演化。进而,对旋风交流滑动弧等离子体合成TiO2的过程进行了诊断研究。最后,进行了旋风交流滑动弧等离子体一步快速合成介孔纳米晶TiO2的研究。主要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结果如下:1.在定弧长
随着我国沿海多个一小时经济带的高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逐渐向西部推进,桥梁的建设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在地震灾害中桥梁的生命线作用不可忽视。近些年来我国在地震中桥梁的震害给灾后救援、物资输送等带来极大阻碍,延缓了救援速度,间接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大跨桥、高墩桥、异形桥的抗震设计问题逐渐引起重视,而多点激励效应对这些特殊桥梁来说至关重要。根据已有的研究表明桥梁的形式、跨度、刚度、走向等因素对桥梁在多
乙腈、正丙醇和叔丁醇是工业中常用的有机溶剂,乙腈和正丙醇常见于化学品、药物生产过程以及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流动相使用中,而叔丁醇和水常见于叔丁醇脱水制异丁烯和商用异丁烷制备叔丁醇的过程中,因此,乙腈-正丙醇和叔丁醇-水两个二元共沸体系是化工分离领域常见的废液。共沸体系的分离通常采用萃取精馏的方法,而萃取剂(常称为溶剂)的选择是萃取精馏的核心。离子液体(ILs)作为具有绿色、环保等特点的新型溶剂,因其挥
热防护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是保证飞行器整体结构安全和内部仪器正常运转的关键科学技术,设计是否可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防热材料性能参数的准确估计。因此,发展高效的热参数表征和辨识方法,快速准确获取高温环境中的热参数,对热防护系统性能评价具有重要意义。高温高压环境会使大多数温度传感器损坏或失效,原位测量非常困难。鉴于此,本研究面向基于数值计算方法的参数辨识问题,利用结构低温区域有限的温度测量信息反推结构表面
当今世界,科技和工业的进步导致能源和环境危机日益严重,纳米纤维素作为绿色环保的高介电聚合物基体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与常见难以降解、不可再生的高介电聚合物基体不同,纤维素是天然的有机材料,且在自然界中贮量大、来源广。与现有聚合物基体相比,通过机械研磨法制得的纳米纤维素在柔韧性、生物相容性、传热性、无毒性、透明性、和可降解性上均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在高介电材料领域有极大的应用潜力。本文用天然纳米纤
新发传染病(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EID)作为全球公共卫生研究领域中的重点和热点事件,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存在严重威胁,一旦发生便会激起公众分享信息、跟进事件进展的强烈愿望,极易引发重大舆情事件。因此,基于社交媒体平台的信息分享行为与网络舆情引导策略的相关研究已经开始受到学术界的关注。然而,目前尚缺乏从网民的异质性以及网络舆情的动态演化视角分析EID情境下信息分享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