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米库氯铵与顺苯磺酸阿曲库铵在耳鼻喉手术中肌松效果的探讨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lly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拟通过Concert-1闭环肌松集成靶控注射系统对米库氯铵与顺苯磺酸阿曲库铵在耳鼻喉手术病人中进行肌松效果的分析,从临床麻醉学角度探讨米库氯铵与顺苯磺酸阿曲库铵在耳鼻喉手术中肌松效果。  方法:选择拟于全身麻醉下行耳鼻喉手术的患者70例,年龄25-60岁,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分级Ⅰ-Ⅱ级。将7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利用闭环肌松注射系统给予肌松药持续输注米库氯铵组(M组)和持续输注顺苯磺酸阿曲库铵组(C组),每组各35例。患者身体一般状态可,无严重心肺功能障碍,术前常规检查肝肾功能正常,无影响神经肌肉功能的疾病,术前无酸碱平衡及水、电解质紊乱,均否认药物过敏史。术前禁食6-8h,禁饮4h。所有患者均无术前药禁忌,术前药给予苯巴比妥那0.2g,阿托品0.5mg,患者入手术室后开通静脉通路,连接监护仪和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仪,术中常规监测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RR)、脉搏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及脑电双频指数(BIS)值,完成上述操作后,病人生命体征平稳后开始进行诱导。静注咪达唑仑0.05mg/kg、舒芬太尼0.3~0.4μg/kg、血浆靶控异丙酚靶浓度2μg/ml、待病人意识消失后开始定标,采用四个成串刺激方式,校正第一个颤搐反应(T1)高度维持在100%左右设为基础数值。定标后开启CLMRIS-1闭环肌松注射系统,经闭环肌松注射系统给予肌松药,待四个成串刺激的T1达到最大抑制时开始经口气管插管,所有气管插管均由同一位有丰富工作经验的麻醉医师应用电子视频喉镜完成。插管成功后连接麻醉机行机械通气,设定潮气量8ml/kg、呼吸频率12次/min、吸呼比1∶2。静脉血浆靶控持续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当肌松监测达到CLMRIS-1闭环肌松注射系统中设置的反馈条件(计数3)连续三次后开始增药,当肌松监测低于反馈条件(计数3)连续两次后则转为维持速度,根据手术进程和两种肌松药的药理学性质,在手术结束前20分钟左右停肌松药,但仍行肌松监测,术后不使用肌松拮抗药物。手术结束前10分钟左右停用丙泊酚与瑞芬太尼。拔管时机为患者意识、咳嗽及吞咽反射、肌力、呼吸功能等均恢复满意时。以入室(T1)、诱导即刻(T2)、插管(T3)、手术结束(T4)、意识恢复(T5)、拔管(T6)、出室(T7)为7个时间点,观察并记录以下数据:(1)平均动脉压(MAP)、呼吸(RR)、心率(HR)、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及脉搏氧饱和度(SpO2);(2)脑电双频指数(BIS)值及TOF值;(3)插管时间(t1)、在停止输注肌松药后TOF值恢复至25%的时间(t2)、恢复指数时间(t3)、在停止输注肌松药后TOF值恢复至90%的时间(t4)、拔管时间(t5)及出室时间(t6);(4)记录神经肌肉功能的恢复及不良反应;(5)气管插管分级。  结果:1M组与C组两组患者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指标(T1至T7不同时间点MAP、RR、HR、PETCO2、SpO2)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2两组患者T1至T7各时间点BIS及TOF值比较M组的T4、T7两个时间点BIS值明显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组的T4至T7四个时间点TOF值明显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时间点的BIS及TOF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M组的插管时间(t1)、停止输注肌松药后TOF值恢复至25%的时间(t2)、恢复指数时间(t3)、停止输注肌松药后TOF值恢复至90%的时间(t4)、拔管时间(t5)及出室时间(t6)与C组相比均小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从手术麻醉开始至拔管后1h时间段,两组患者发生术后不良反应的情况:M组中出现皮肤潮红或皮疹者较C组多,M组发生术后恶心呕吐及肌松残余者较C组少。  5根据Krieg改良法气管插管条件分级,顺苯磺酸阿曲库铵组与米库氯铵组均有一例为2级,其余均为1级。全部患者都顺利完成手术,没有因发生体动、呛咳或手术医生提出肌松效果差而改变Concert-1闭环肌松注射系统的顺式苯磺酸阿曲库铵和米库氯铵的输注方案进而退出本研究,手术医生的满意率为100%。  结论:通过闭环肌松注射系统持续泵入米库氯铵在围手术期神经肌肉功能恢复迅速,术后出现肌松残余较少,不良反应较轻,与顺苯磺酸阿曲库铵相比更适合应用于耳鼻喉手术。
其他文献
目的:本研究旨在以两组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前后对照研究来证实针刺治疗脑出血的有效性和必要性;验证脑出血亚急性期针刺介入的安全性;为脑卒中康复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手段,为脑卒中
目的 分析在肿瘤内科护理带教中应用分层次分阶段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9月~2019年3月在我院肿瘤内科实习的护生50名作为临床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为分组依据
目的:通过检测Ki-67、bcl-2、Survivin及Cyclin D1在子宫内膜息肉(EP)、息肉周围内膜、正常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情况,从增殖和凋亡失衡角度对EP的发病机制进行探讨。   方法:2007
小学阶段的学科教学要想实现更高的教学效率,要尽可能地减低学生的“知识学习感”,增加学生在学习上的“娱乐感”,从而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