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鳞癌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与MDSC亚群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inf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是口腔颌面部最为常见的侵袭性上皮性肿瘤,其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尽管对OSCC采用了手术、放疗及化疗等综合治疗手段,但近30年来OSCC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仍然低于60%。未取得令人满意疗效的原因很多,其中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方法是不容忽视的因素之一。目前,OSCC的诊断主要依靠体格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往往查出罹患口腔肿瘤时已处于中晚期,并且组织病理学检查为有创检查,给患者造成一定程度的痛苦。因此,迫切需要寻找易于观察且对患者无损伤的OSCC诊断指标。单核细胞及髓样起源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在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而在口腔癌中的研究报道不多。我们前期的研究发现OSCC患者循环白细胞存在异常。然而,外周血中单核细胞及MDSC亚群在OSCC中的比例变化及意义仍未阐明。另外,在临床的常规检查中,血液样本的获得相对安全且创伤较小。因此本研究通过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和MDSC亚群的比例变化及其表面CCR2受体的表达情况,分析各检测指标在OSCC患者中的特点及与临床病理学参数的相关性,并评估对OSCC的诊断价值。[研究目的]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及其亚群比例、MDSC亚群比例、单核细胞及其亚群CCR2表达水平和MDSC亚群CCR2表达水平的改变与临床病理学参数的相关性。评估外周血单核细胞及其亚群比例和MDSC亚群比例改变作为OSCC生物学指标的诊断价值。[研究方法]1.采用57例健康对照和68例OSCC患者的外周血,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及亚群比例,并对各组间进行比较。分析单核细胞及其亚群与临床病理学参数的相关性,评估其对OSCC的诊断价值。2.采用35例健康对照和64例OSCC患者的外周血,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MDSC亚群的比例,并对各组间进行比较。分析MDSC亚群与临床病理学参数的相关性,评估其对OSCC的诊断价值。3.采用24例健康对照和67例OSCC患者的外周血,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和MDSC亚群表面CCR2分子的表达情况,并对各组间进行比较。分析单核细胞和MDSC亚群表面CCR2分子的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学参数的相关性。[实验结果]1.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与健康对照相比,OSCC患者外周血中总的单核细胞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的比例显著升高(P<0.05);CD14+H+CD16+(中间型)单核细胞亚群占单核细胞的比例明显高于健康对照(P<0.0001),而CD14++CD16-(经典型)单核细胞亚群及CD14+CD16#(非经典型)单核细胞亚群比例无显著变化(P>0.05)。外周血总的单核细胞的比例变化与性别、吸烟习惯和浸润深度(Deep Of Invasion,DOI)存在相关性;CD14++CD16+(中间型)单核细胞亚群频率变化与最差浸润方式(Worst Pattern Of Invasion,WPOI)存在相关性。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中间型单核细胞的比例ROC曲线的线下面积(the Area Under the Curve,AUC)是0.810(95%的可信区间=0.0735-0.886,P<0.0001),截断值(cut-off 值)为 5.81%时诊断的敏感性为73.5%,特异性为78.9%。将中间型单核细胞与总的单核细胞、经典型单核细胞或非经典型单核细胞的比例两两联合分析,发现AUC分别为0.817(P<0.0001),0.816(P<0.0001)和 0.811(P<0.0001)。这些数据表明中间型单核细胞的比例可作为诊断OSCC的潜在生物学指标。2.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与健康对照相比,OSCC患者外周血中M-MDSC占外周血MDSC的比例显著升高(P<0.01),G-MDSC占外周血MDSC的比例无显著变化(P>0.05)。外周血M-MDSC的比例与DOI存在相关性。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M-MDSC的比例AUC是0.691(95%的可信区间=0.589-0.793,P<0.002),cut-off值为31.4%时诊断的敏感性为45.9%,特异性为89.6%。当M-MDSC的比例与G-MDSC联合分析时,AUC为0.731(P<0.0001)。这些数据说明M-MDSC的比例可作为诊断OSCC的潜在生物学指标。3.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与健康对照相比,OSCC患者外周血中CD14+CD16++单核细胞和G-MDSC表面CCR2分子表达的比例显著升高(P<0.0001,P<0.0001),且均与DOI存在相关性。[研究结论]OSCC患者外周血CD14++CD16+(中间型)单核细胞和M-MDSC的比例显著增加,分别与肿瘤的WPOI和DOI存在相关性,且可能作为诊断OSCC的潜在生物学指标,为临床无创诊断OSCC提供实验依据。另外CD14+CD16++(非经典型)单核细胞和G-MDSC表面CCR2分子表达比例增加,且与肿瘤的DOI存在相关性,提示这两种细胞影响OSCC的侵袭。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内窥镜逆行性胆管胰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被认为是治疗胆总管结石(Common Bile Duct Stones,CBDS)的一种微创、安全的方
microRNA(miRNA,miR)是一类小分子非编码单链RNA,长约22个核苷酸,广泛存在于植物、线虫以及人类的细胞中,目前认为miRNA可以通过与靶基因m RNA3’UTR区域结合,介导靶基因m RN
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大背景下,罕见病作为一种特殊的疾病走进人们的视野,国际上,把治疗罕见病的药物称为孤儿药。孤儿药异于普通药物,由于我国缺乏孤儿药激励政策,严重阻碍
随着多媒体技术与计算机网络的快速发展,视频信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其庞大的数据量给网络传输和存储设备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而需要对视频数据进行压缩编码。经
目的:由于肿瘤细胞增殖过快普遍存在缺氧,而缺氧诱导的表观遗传改变可能是肿瘤细胞适应缺氧微环境的关键,是目前研究白血病重要发病机制之一。通过建立体外缺氧模型,研究缺氧
对长期观测得到的、包含测量误差、缺失值和删失值的复杂艾滋病临床治疗非平衡纵向数据(如CD4、CD8、病毒载量等),最为合适的模型是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但此类模型在缺失值的
吴茱萸碱(Evodiamine,EVO)是一种生物碱,来源于芸香科植物吴茱萸的果实,具有抗炎、降血压、减肥、抗肿瘤等广泛的药理活性。EVO的水溶性差、生物利用度低,临床应用受到极大限制
研究背景:环磷酰胺后置(Post-Transplant Cyclophosphamide,PT/Cy)单倍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SCT)是美国NIH发展的一种新的Haplo-SCT移植方案。我们试用了这一方案,
根管治疗术是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成功的根管治疗取决于对牙根形态和根管系统内部解剖的全面了解,以便对根管内部进行彻底清理,预备和充填。20世纪90年代
本文将以青年作曲家朱一清在2014年创作的琵琶独奏曲《彼岸民谣》为研究对象,对作曲家、创作背景和演出情况做简要介绍,对音高关系,乐曲结构,记谱方式,音色特点,演奏技术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