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资产证券化中债券利差与次级比例关系的研究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jldh1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9月,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正式重启以后,信贷资产证券化目前发行规模已突破万亿,成为我国最活跃的金融产品之一。近年来,我国出台一系列政策,要求在加快资金周转的同时,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投资选择。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扩大我国资本市场直接融资规模,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作为资产证券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信贷资产证券化近几年也发展迅速,从规模较大的股份制银行到地域性较强的农商银行以及对资金流动性需求较高的其他金融机构都陆续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由于规模较小的金融机构资金实力有限,资产证券化也成为它们获取资金的重要方式。从资产质量上看,农商行的入池资产质量普遍低于大型银行。此外已发行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中,次级占比超过30%的,其发起机构均为地方农村商业银行。
  银监会于2005年提出了“证券化发起机构不得投资由其发起的资产支持证券,但持有最低档次资产支持证券的除外”,这说明我国目前资产证券化制度希望原始权益人能够自留部分次级证券,对投资者持有的优先级债券提供信用支持。
  信贷资产证券化存在的严重信息不对称导致了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问题,而次级比例的设置有助于缓解信贷资产证券化的信息不对称。现在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研究正在起步阶段,在资产支持证券的定价方式中,定量模型的应用极少,发行利差的确定主要是通过市场询价的方法,最终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利差往往就是协商出来的价格,或者说是能刚好卖得出去的价格。对于证券分层、次级比例的设置大多是通过评级机构直接套用模型的方式。目前我国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利差的确定方式并没有反映证券产品的特定风险与价值,不利于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由量变向质变发展。
  本文由五个章节组成,各章节的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为绪论。本章除了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意义、方法、内容及本文的创新与不足外,还介绍了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基本情况、国内外发展历程和次级比例自留的实践情况。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虽然起步较晚,但是近几年,无论是在发行规模还是在发行品种上,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各方面发展都极为迅速,但是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表现出些许问题,尤其是在发行利差设定方面(定价),大多通过路演下、市场询价的方式,不能准确反映出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真实价格。除此之外,在证券分层比例上,使用方法也比较模糊。以上问题的解决会对我国信贷资产证证券化由量变到质变提供巨大的帮助。
  第二章为文献综述。目前,国外对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利差问题的研究起步早、时间长、视角丰富,从不同风险角度、不同定价方法及不同原始权益人属性对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利差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本章通过广泛查阅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对信贷资产证券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总结与归纳。主要分为资产证券化的定义、定价模型研究、信用等级影响研究以及信贷资产证券化信息不对称与风险自留问题的研究。
  第三章为信贷资产证券次级比例对其发行利差的影响机制研究。本章首先阐述了目前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定价模型,再分析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定价情况,并分析影响发行利率的因素。之后,本章分析了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次级比例影响利差的原因,为后面实证部分提供理论支持。最后本章阐述了目前国内外风险自留的实践情况。
  第四章是本文实证部分。本章采用我国2012年-2018年发行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为样本,通过多元回归来探究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次级比例对发行利差的影响,除了全样本回归之外,本章在区分不同条件下进行单独回归检验。之后,本章也通过对比检验分析不同基础资产类型对于次级比例设置的影响。
  第五章是结论与建议。本章总结前文的研究,得出结论,并根据研究问题对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质变发展提出参考建议。
  本文遵循科学、简单、有效、可实施原则,在已有的理论支持下,以我国已发行的信贷资产支持证券为样本,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我国信贷资产支持证券次级比例与发行利差的关系,为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质变发展提供参考与建议,同时也为金融机构发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提供相关参考。
其他文献
尽管当代资本主义正在试图重建其在全球范围内的生产关系新体系,但是基于它的生产方式中的基本矛盾是不可能真正消除的。新形态的经济危机以及当代人在精神上无家可归的困境,要求我们不断返回到马克思、返回到《资本论》。  国内外学者对《资本论》的研究由来已久,但对《资本论》的误解始终存在。在众多研究《资本论》的著作中,阿尔都塞对《资本论》的研究有其独特的意义。  本论文以阿尔都塞对《资本论》所作的认识论考察作
学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不断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同时也暴露出诸多问题。农业生产仍然以小农经营模式为主,生产方式停留在粗犷的低级阶段,这种极其低效的生产模式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我国自2001年开始实施农村集中居住建设,旨在提高农村土地利用效率,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推动农村环境好转。在该政策实施的过程中,传统的小农生产生活状态发生了变化,与之相随的经济效应也逐渐显现出来。本文利用作为“国家级
学位
近几年来,随着第三方支付﹑众筹、P2P网贷业务以及互联网货币等互联网金融业务的迅速发展,金融市场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而对商业银行的经营和盈利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在这一背景下,本文试图探讨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绩效的影响机制,从而进一步认识互联网金融对整个传统金融市场的影响途径。以往文献的研究结果指出,互联网金融通过以下两个方面影响了银行的绩效。第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直接减少了商业银行的负债业
健全的交通基础设施使得生产要素在区域间快速流动,促进了区域的协调发展,优化了生产要素的配置,成为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和重要力量。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使得中国经济在过去四十年的飞速发展成为可能,完善的交通网络拉动了相关需求的增长,在几次经济危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交通基础设施对其产生的影响成为近几年研究的热点问题。  以往的研究大多基于省级层面数据,侧重研究交通基础设施对宏观经济
学位
近年来,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成为引领创新和驱动转型的先导力量。自创业板2009年10月设立以来,一大批优秀的信息技术公司在创业板聚集,截至2018年12月31日,已有239家信息技术公司成功在创业板上市。在信息技术跨越式发展的大环境下,239家公司借助上市获得平台优势,形成高速发展良好态势,创业板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正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平台,加大研发投入,在信息技术关键领
学位
2017年7月24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首次提出“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说法,明确规定要“有效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融资平台债务是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重要组成部分,2014年9月国务院制定的[2014]43号文切实提出剥离融资平台的政府融资功能,标志着城投平台发展的新里程。在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的背景下,本文将[2014]43号文作为融资平台发展的分水岭,同时考虑到
学位
正如我们所知,收入不平等与健康不平等之间往往紧密联系。为解决我国城乡居民健康不平等的问题,政府一直大力增加公共医疗服务供给以及提升医疗保障能力。我国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改革方面的成就有目共睹,城乡居民的整体健康水平都有所提高。针对老龄化问题,我国政府也一直大力支持老年医疗产业的发展。十九大报告中也重点强调了要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  同时,随着社会发展,“养儿防老”的观念在逐渐减弱。
“十三五”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是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然而截止到2018年,我国基尼系数为0.467,高于0.4的国际公认警戒线,居民收入分配不均问题仍然严峻。作为西部重要大省的四川省在居民收入大幅提升时也面临着相同困境。由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总收入差距的贡献高达50%以上,因此本文重点关注四川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财政具有调节收入分配的职能,尽管政府可主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而政府预算是财政的核心。预算约束是否有力,预算制度是否科学,较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财政预决算偏离程度的控制。  本文采用1994-2016年各省支出预决算数据,研究中国地方财政支出是否按照预算进行。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并结合我国目前地方财政支出预算偏离现状,运用比较分析、统计分析及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主要分析了以下内容:  首先,全省地方财政支出预算偏
学位
民生问题一直都是古今中外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近年来,我国政策的重心和导向正在向民生保障转移,但目前社会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阶段的不相适应,使得医疗、社会保障、就业、住房和教育等关系人民切身利益的民生领域问题日益突出。如何从我国国情出发,集中力量把地方民生性财政支出投向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的民生领域,以更好地发挥民生财政的积极效应,是关乎中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现实问题。与此同时,财政透明度也是近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