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9月,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正式重启以后,信贷资产证券化目前发行规模已突破万亿,成为我国最活跃的金融产品之一。近年来,我国出台一系列政策,要求在加快资金周转的同时,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投资选择。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扩大我国资本市场直接融资规模,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作为资产证券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信贷资产证券化近几年也发展迅速,从规模较大的股份制银行到地域性较强的农商银行以及对资金流动性需求较高的其他金融机构都陆续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由于规模较小的金融机构资金实力有限,资产证券化也成为它们获取资金的重要方式。从资产质量上看,农商行的入池资产质量普遍低于大型银行。此外已发行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中,次级占比超过30%的,其发起机构均为地方农村商业银行。
银监会于2005年提出了“证券化发起机构不得投资由其发起的资产支持证券,但持有最低档次资产支持证券的除外”,这说明我国目前资产证券化制度希望原始权益人能够自留部分次级证券,对投资者持有的优先级债券提供信用支持。
信贷资产证券化存在的严重信息不对称导致了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问题,而次级比例的设置有助于缓解信贷资产证券化的信息不对称。现在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研究正在起步阶段,在资产支持证券的定价方式中,定量模型的应用极少,发行利差的确定主要是通过市场询价的方法,最终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利差往往就是协商出来的价格,或者说是能刚好卖得出去的价格。对于证券分层、次级比例的设置大多是通过评级机构直接套用模型的方式。目前我国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利差的确定方式并没有反映证券产品的特定风险与价值,不利于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由量变向质变发展。
本文由五个章节组成,各章节的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为绪论。本章除了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意义、方法、内容及本文的创新与不足外,还介绍了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基本情况、国内外发展历程和次级比例自留的实践情况。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虽然起步较晚,但是近几年,无论是在发行规模还是在发行品种上,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各方面发展都极为迅速,但是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表现出些许问题,尤其是在发行利差设定方面(定价),大多通过路演下、市场询价的方式,不能准确反映出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真实价格。除此之外,在证券分层比例上,使用方法也比较模糊。以上问题的解决会对我国信贷资产证证券化由量变到质变提供巨大的帮助。
第二章为文献综述。目前,国外对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利差问题的研究起步早、时间长、视角丰富,从不同风险角度、不同定价方法及不同原始权益人属性对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利差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本章通过广泛查阅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对信贷资产证券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总结与归纳。主要分为资产证券化的定义、定价模型研究、信用等级影响研究以及信贷资产证券化信息不对称与风险自留问题的研究。
第三章为信贷资产证券次级比例对其发行利差的影响机制研究。本章首先阐述了目前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定价模型,再分析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定价情况,并分析影响发行利率的因素。之后,本章分析了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次级比例影响利差的原因,为后面实证部分提供理论支持。最后本章阐述了目前国内外风险自留的实践情况。
第四章是本文实证部分。本章采用我国2012年-2018年发行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为样本,通过多元回归来探究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次级比例对发行利差的影响,除了全样本回归之外,本章在区分不同条件下进行单独回归检验。之后,本章也通过对比检验分析不同基础资产类型对于次级比例设置的影响。
第五章是结论与建议。本章总结前文的研究,得出结论,并根据研究问题对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质变发展提出参考建议。
本文遵循科学、简单、有效、可实施原则,在已有的理论支持下,以我国已发行的信贷资产支持证券为样本,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我国信贷资产支持证券次级比例与发行利差的关系,为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质变发展提供参考与建议,同时也为金融机构发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提供相关参考。
银监会于2005年提出了“证券化发起机构不得投资由其发起的资产支持证券,但持有最低档次资产支持证券的除外”,这说明我国目前资产证券化制度希望原始权益人能够自留部分次级证券,对投资者持有的优先级债券提供信用支持。
信贷资产证券化存在的严重信息不对称导致了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问题,而次级比例的设置有助于缓解信贷资产证券化的信息不对称。现在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研究正在起步阶段,在资产支持证券的定价方式中,定量模型的应用极少,发行利差的确定主要是通过市场询价的方法,最终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利差往往就是协商出来的价格,或者说是能刚好卖得出去的价格。对于证券分层、次级比例的设置大多是通过评级机构直接套用模型的方式。目前我国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利差的确定方式并没有反映证券产品的特定风险与价值,不利于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由量变向质变发展。
本文由五个章节组成,各章节的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为绪论。本章除了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意义、方法、内容及本文的创新与不足外,还介绍了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基本情况、国内外发展历程和次级比例自留的实践情况。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虽然起步较晚,但是近几年,无论是在发行规模还是在发行品种上,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各方面发展都极为迅速,但是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表现出些许问题,尤其是在发行利差设定方面(定价),大多通过路演下、市场询价的方式,不能准确反映出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真实价格。除此之外,在证券分层比例上,使用方法也比较模糊。以上问题的解决会对我国信贷资产证证券化由量变到质变提供巨大的帮助。
第二章为文献综述。目前,国外对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利差问题的研究起步早、时间长、视角丰富,从不同风险角度、不同定价方法及不同原始权益人属性对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利差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本章通过广泛查阅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对信贷资产证券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总结与归纳。主要分为资产证券化的定义、定价模型研究、信用等级影响研究以及信贷资产证券化信息不对称与风险自留问题的研究。
第三章为信贷资产证券次级比例对其发行利差的影响机制研究。本章首先阐述了目前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定价模型,再分析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定价情况,并分析影响发行利率的因素。之后,本章分析了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次级比例影响利差的原因,为后面实证部分提供理论支持。最后本章阐述了目前国内外风险自留的实践情况。
第四章是本文实证部分。本章采用我国2012年-2018年发行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为样本,通过多元回归来探究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次级比例对发行利差的影响,除了全样本回归之外,本章在区分不同条件下进行单独回归检验。之后,本章也通过对比检验分析不同基础资产类型对于次级比例设置的影响。
第五章是结论与建议。本章总结前文的研究,得出结论,并根据研究问题对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质变发展提出参考建议。
本文遵循科学、简单、有效、可实施原则,在已有的理论支持下,以我国已发行的信贷资产支持证券为样本,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我国信贷资产支持证券次级比例与发行利差的关系,为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质变发展提供参考与建议,同时也为金融机构发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提供相关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