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岛棉GbRvd基因抗黄萎病机制研究

来源 :河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pingaaa3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棉花是重要的纤维作物和经济作物,其生产对全球经济有着巨大的影响。棉花黄萎病主要是由大丽轮枝菌引起的维管束病害,严重影响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是棉花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长期生产实践证明,防治棉花黄萎病的经济高效措施是选育和种植抗病品种。目前,传统育种已无法满足抗黄萎病品种的生产需求。转基因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为培育和改良黄萎病抗性新品种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利用基因工程进行棉花抗病育种的前提条件是挖掘抗病基因并解析其抗性机制。实践表明,陆地棉中缺少抗黄萎病资源,而海岛棉对黄萎病表现高抗甚至免疫。因此,本研究以课题组前期构建的黄萎病诱导下的海岛棉(Gossypium barbadense)Pima90-53全长cDNA文库为基础,进行了抗黄萎病基因的挖掘,筛选并克隆了一个编码CC-NBS-LRR(coiled-coil nucleotide-binding-site leucine-rich-repeat)类型的基因,并初步分析表明该基因与棉花抗黄萎病相关,命名为GbRvd(RVd=Resistance to Verticillium dahliae)。  为进一步研究GbRvd抗病功能与机制,本研究对GbRvd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亚细胞定位,利用转基因和组培技术将该基因分别转入拟南芥和烟草进行超表达,同时利用VIGS技术对GbRvd进行了沉默,分析基因超表达和沉默后对黄萎病的抗性变化,从组织结构、生理生化等方面对该基因的抗病机制进行了初步探索,获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包括:  1.利用生物信息学和农杆菌介导的烟草瞬时表达技术对GbRvd进行了亚细胞定位预测与观察。ProtComp软件预测GbRvd为胞外(分泌)蛋白;GbRvd的跨膜预测结果显示其包含3个跨膜域。GbRvd与GFP融合表达结果显示的荧光信号主要分布于烟草表皮细胞质和细胞膜。这些结果表明细胞膜和细胞质是GbRvd分布的主要位置。  2.将GbRvd基因构建真核超表达载体并分别转化烟草和拟南芥,获得了转基因烟草和转基因拟南芥的纯合株系。通过对转基因烟草和拟南芥株系进行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转基因植株对黄萎病的抗性显著提高。  3.利用VIGS技术沉默海岛棉Pima90-53 GbRvd基因,沉默后的植株对黄萎病抗性显著降低。黄萎病菌茎秆分离培养结果表明,GbRvd的沉默使黄萎病菌在植株茎秆中的扩展速度加快;PCR检测结果显示,GbRvd沉默后植株茎秆中黄萎病菌菌量明显增加。  4.沉默GbRvd能够导致植株木质素、酚类等次生代谢产物含量显著降低;SA、NO和H2O2的含量显著下降;此外,POD活性也发生显著下降。  以上研究结果表明GbRvd是一个重要的棉花抗黄萎病基因,其编码蛋白位于细胞膜与细胞质中,可能负责病原菌识别和向胞内传递免疫信号,进而通过影响植株木质素、酚类、SA、NO和H2O2等介导棉花对黄萎病的抗性。
其他文献
花生的品质和产量极易受到生物和非生物逆境的影响。栽培种花生缺少逆境抗源,使花生逆境抗性的常规育种受到限制。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利用基因工程方法打破花生物种间的遗传
本研究以甘薯品种徐薯18的胚性悬浮细胞团为受体材料,对根癌农杆菌介导的甘薯遗传转化体系进行了优化。同时利刚农杆菌介导法将bar基因导入品种栗子香和徐薯18中,获得了对除草
本研究选用6个不同类型的烤烟品种(系),按部分双列杂交设计p(p+1)/2配成一套包括亲本和F12个世代的供试材料。采用数量性状的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发育遗传模型分析了烤烟总糖含量、
本论文以华北平原水资源缺乏地区河北省栾城县为例,通过连续四年周期内的不同模式轮连作定位试验,监测不同模式土壤水分消耗特征,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重点对各模式的水资源利用效
摘 要:教育质量是教育培训工作的生命,采取何种管理理念和模式去管理、运筹教育培训活动,是决定继续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创新继续教育项目运行模式,一直是继续教育发展研究的热点。将项目管理引入继续教育实践中,有效地推动了继续教育的发展。总结实践的经验,分析其利弊,并对其弊端进行相应的防范,无疑会对我国继续教育发展,构建学习型社会有所裨益。  关键词:培训项目运行模式;继续教育;创新  中图分类号:G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