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究穴位埋线疗法与康复训练相结合对免疫抑制大鼠血清IgG、IgM的影响。方法:采用数字随机法将160只大鼠分为五组,每组32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康复训练组(简称治疗Ⅰ组)、穴位埋线组(简称治疗Ⅱ组)、康复训练联合穴位埋线组(简称治疗Ⅲ组)。分组后立即对除空白组外的各组大鼠进行环磷酰胺溶液(20mg/ml)注射,按照50mg/kg·d的标准计算相应的环磷酰胺注射剂量,每日一次,连续腹腔注射4天。治疗Ⅱ组和治疗Ⅲ组在造模结束后第二天开始埋针治疗;治疗Ⅰ组和治疗Ⅲ组从造模结束后第三天开始进行电动跑台训练。在治疗开始后每天下午3-4点观察大鼠的行为学变化,分别于治疗第3天、第7天、第14天、第28天进行大鼠球后取血检测IgG、IgM的含量。结果:模型组IgG、IgM水平明显低于空白组,三个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治疗Ⅲ组明显优于治疗Ⅰ组和治疗Ⅱ组;说明穴位埋线和康复训练均能明显提高免疫抑制大鼠低下的IgG、IgM水平,改善其机体免疫功能。结论:1.穴位埋线对免疫抑制大鼠血清IgG、IgM有显著提高,能够改善免疫抑制大鼠的免疫功能2.康复训练对免疫抑制大鼠血清IgG、IgM有显著提高,能够改善免疫抑制大鼠的免疫功能。3.穴位理线结合康复训练对免疫抑制大鼠血清IgG、IgM有显著提高,能够改善免疫抑制大鼠的免疫功能,且治疗效果优于穴位埋线或康复训练的单一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