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前瞻性随机分组试验研究,探讨腓骨近端截骨术对比膝关节镜有限清理术在治疗早中期内侧间室受累型膝骨性关节炎的短期临床疗效差异。方法:纳入自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广西骨伤医院骨关节科住院行手术治疗的内侧间室受累型膝骨性关节炎的患者共40例,对符合标准的患者按随机数字分组方法将患者分成A、B两组,每组各纳入20例,其中A组患者行单纯腓骨近端截骨术;B组患者行膝关节镜下有限清理术。对两组患者均进行术前及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随访观察,随访内容包括膝关节功能HSS、KSS评分和VAS疼痛评分以及统计术后并发症情况,并通过测量X线下膝关节内侧间隙及下肢股胫角(FTA),比较膝关节影像学改变。结果:共纳入的27例符合标准的病例,A组12例,15膝;B组15例,18膝。两组患者均获得了12-20个月的随访,A组平均(15.91±2.61)个月,B组平均(16.53±3.04)个月。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术口或关节内感染、下肢静脉血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组内差异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HSS、KSS评分较术前增高,VAS评分较术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FTA和内侧关节间隙较术前分别增加(3.3±1.0)°、(1.53±0.50)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术前与术后的FTA、内侧关节间隙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对比:1.VAS:在术后第1个月,A组VAS评分高于B组,第3个月两组接近,而在第6、12月时A组VAS评分均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HSS:术后第1月,A组与B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在第3、6、12月A组HSS评分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KSS:两组在术后第1、3月评分接近,无统计学意义,在第6、12月A组评分均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短期疗效上,单纯腓骨近端截骨术和膝关节镜有限清理手术在治疗早中期膝内侧间室型骨性关节炎均具有良好的疗效,而随着时间的的推移,腓骨近端截骨术相对来说能较好地减轻患者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疗效优于关节镜手术,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