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的知识结构是指教师所具备的各类知识及其整合搭配的形式。一般来讲,教师的知识结构包括各种文化科学的基础知识、学科专业知识、教育科学知识三大类。素质教育的进行和《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颁布对中学历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历史教师知识结构的要求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课程标准》增加了新的内容,整个知识体系发生了全新的变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教学评价的标准和过去也截然不同。这些都让历史教师认识到改变知识结构的重要性。如果中学历史教师继续用过去的观点和方法来进行教学,就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和课程改革的要求。 目前,中学历史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有1、知识老化,历史学界最新的研究成果不断的被吸收到历史教材中,教师要特别的关注,否则无法回答学生的问题,不能对这部分内容全面的熟练的传授给学生。2、《课程标准》要求之下的知识的相对的不足。《课程标准》增加了与社会文明进步联系的内容和适应时代需要的内容。同时,对学生的评价标准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3、知识结构的不合理。具体表现为:其一、相关学科知识的缺乏。历史学科和其他学科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所以要求历史教师要有相关学科的知识。作为历史老师要有广博的知识作为专业的基础。其二、教育专业知识的缺乏。作为中学教师,要懂得如何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教师要具各更多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其三、关于学生的知识的不足。目前的中学生的心理特征、爱好、思维方式是教师必须掌握的。针对着学生这些不同的特点才能真正的“因材施教”。 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主要有:1、中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存在着弊端。很多地方的继续教育不是针对历史教师迫切需要提高的地方进行继续教育,只是走形式,所以继续教育的效果不明显,反而成为中学教师的一个负担。2、中学历史教师在大学阶段学习的时候,大学的课程设置结构不合理,专业课的比重过大。而和中学教学密切相关的教学法类的课程设置的比例相对小。许多中学历史教师所苦恼的不是“教什么”的问题,而是“怎么教”的问题。不同的教师对同样的教学内容的处理不一样,学生的学习的效果也会不同。3、中学历史教师自身地位及其不稳定性。在中学,历史课的地位是无法和语文、数学、外语等大学科相比的。历史教师的地位相对的要低。具体表现为收入的相对不足、在中考和高考中的地位特别低。重理轻文的现象依然存在,这些影响到了历史教师的积极性。有一部分历史教师会改教其他学科,或者不再从事中学教学工作,造成历史教师队伍的流失。 针对着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应该采取的解决的措施是:一、中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必须落在实处。历史教师应该改变的一个观点是继续教育不仅仅是补充更应该是转型;同时继续教育的主办者自身素质要提高,要给历史教师讲他们所欠缺的;继续教育的形式要多样化;继续教育要针对目前中学历史教师的实际情况来进行,不能对所有的老师采用相同的策略,因为教师之间是有差别的。二、改变目前高等师范学校课程设置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