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产后子宫平滑肌、蜕膜形态学及ER、PR改变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了解子宫平滑肌细胞及蜕膜组织在临产前后形态学改变及雌、孕激素受体水平的变化.实验方法:足月妊娠孕妇分为已临产组(n=10)和未临产组(n=7),行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取切口上缘平滑肌及蜕膜组织,对照组为40岁以下行全子宫切除术的女性,取子宫前壁平滑肌及内膜组织,常规HE染色光镜观察形态学变化,电子显微镜观察三组标本细胞超微结构改变;临产组和未临产组各随机抽取5例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比较三组细胞ER、PR表达水平.结果:足月妊娠时子宫平滑肌细胞体积明显增大,胞浆丰富,胞浆内富含肌丝,致密斑也显著增加,肌细胞间纤维组织含量相对减少;临产后平滑肌细胞收缩,线粒体内嵴明显消耗.蜕膜细胞为巨噬细胞样细胞,其临产时发生的一系列生物化学改变可能与临产发动有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临产后子宫平滑肌及蜕膜组织ER水平上升而PR水平下降,两者相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人类足月妊娠临产发动可能与子宫组织ER上升及PR下高有关;临产发动可引起子宫平滑肌和蜕膜组织的组织形态学变化.
其他文献
该文旨在探索卵巢内新的调节因子,探讨生长因子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 SC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Ⅱ,IGF-Ⅱ)白血病抑制因子(leukemia inhib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high frequency ultrasonography, HFUS)在诊断阴囊结石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对我院2010年3月至2011年4月的4107例患者阴囊超声图像与报告进行回顾性分
目的1、探讨全基因组高分辨率染色体微阵列技术(chromosome microarrayanalysis, CMA)在先天性唇腭裂畸形患者中的应用价值。2、探讨CMA技术在单纯性唇裂(isolated cleft l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