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者有幸于2013年9月参加了由教育部组织的教师“国培-顶岗置换”计划,实习期为两个月,实习的地点为甘肃省陇南地区西和县大桥乡的一所初级中学。实验者在此期间发现,受当地学习环境及教学设施所限,学生们的英语学习状况并不理想,具体表现为:1,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十分低下;2,学生的英语文化知识严重不足;3,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严重缺乏目的语输入。针对以上不足,研究者以输入加工理论(Bill VanPatten,1996)、情感过滤假说(Krashen,1985)、文化适应模式(Schumann,1978)为理论依据,旨在探究基于电影的隐性教学能否弥补当地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不足。 本项研究共有三个研究问题:1.基于电影的隐性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吗?2.基于电影的隐性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文化知识吗?3.基于电影的隐性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吗? 实验期间,选取当地初级中学八年级两个班的学生作为被试,实验班为八年级1班,共51名学生,其中31名男生,20名女生;控制班为八年级三班,共53人,其中32名男生,21名女生。实验班的英语辅导课中,对应课本知识及相应的文化常识,选取18部英语原声双字幕电影作为资源进行隐性教学;控制班则保持原有的辅导课教学内容。实验结束后,运用问卷、测试等方式对两个班的学习兴趣,文化知识以及学习成绩进行检测。通过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得出,基于电影的隐性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文化知识,且实验班学生的语音和阅读能力显著提高。 本研究的启示为:针对西北偏远山区初中生英语学习兴趣低下、缺乏英语国家背景知识以及真实目的语输入的现状,基于电影的隐性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高其英语文化知识和语音、阅读能力,且更适合高水平学习者或自觉性较高的学习者。本项研究受制于时间和研究者自身的研究经验不足,仍有待于更深入的研究及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