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保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同时又能履行大国职责,实现节能减排,区域分布式“多能互补”能源系统近年来在我国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我国对区域分布式“多能互补”能源系统的研究已经有了初步的进展,但是在对区域分布式“多能互补”能源系统的综合评价方面研究却少之又少,大多都是针对系统的单一效益或指标进行评价,不够客观全面,本文将针对区域分布式“多能互补”能源系统综合效益的评价进行研究。首先,本文以某区域能源规划项目为案例对象,利用DeST软件建立该案例项目的区域建筑模型并对建筑全年逐时冷热负荷进行模拟计算,分析得到了案例项目的区域建筑群总冷热负荷全年逐时变化特性;利用调研数据与《规范》面积指标和逐时负荷分摊法,对区域建筑群全年逐时电负荷与生活热水负荷进行模拟计算,分析得到案例项目区域建筑群全年逐时电负荷与生活热水负荷;基于前述计算分析结果,进一步分析得到案例项目的全年逐时冷、热、电以及生活热水负荷特性,为后续区域能源供给系统及系统运行方案确定提供基础数据依据。其次,论文对案例项目区域的能源资源情况进行调研,从能源供给强度特性、时间特性等角度对该项目区域拟利用能源资源的利用可行性进行了初步技术评估,并最终提出项目区域内可利用的能源资源及能源利用系统;结合区域可利用能源供给系统的特点,根据前文分析得到的案例项目能源需求特性,提出四种区域能源供给系统初选方案,确定各初选方案的运行模式、运行方案以及设备选型,进而对四种区域能源供给系统方案进行全年与典型日运行分析。接着,论文根据综合评价指标选取原则,结合已有文献研究、工程项目经验以及案例项目情况从经济效益、能源效益、环境效益、技术效益、社会效益五个方面出发,建立一套包含5个一级指标与18个二级指标的区域能源供给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确定方法以及区域能源供给系统的综合评价方法:论文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综合评价的模糊数学模型,结合已有文献研究与专家意见,利用模糊隶属度函数对定量评价指标赋值,利用模糊统计法对定性评价指标赋值,从而建立了以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为核心的综合评价模型。最后,论文利用所建立的区域能源供给系统综合评价模型对案例项目的四种区域能源供给系统初选方案进行综合评价,最终得到经济效益方面最优的为方案一:冷热电三联供系统+河水源热泵系统+太阳能集热系统;能源效益方面最优的为方案二: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太阳能集热系统;环境效益方面最优的为方案二: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太阳能集热系统;技术效益方面最优的为方案四:常规冷水机组+燃气锅炉;社会效益方面最优的为方案一与方案二,综合效益方面最优的为方案一。因此,适合于案例项目的推荐方案为方案一:冷热电三联供系统+河水源热泵系统+太阳能集热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