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府工作报告在对上一年政府工作进行回顾的同时,又对当年的工作安排和主要任务作出部署,涵盖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人民生活等方面。它已经成为世界了解中国国情最重要、最权威的途径。然而,这其中大量与时代发展和中国特色相关的新兴词汇是外国人很难理解的。因为这些词语代表着蕴含在中国独特文化情景中的社会、历史和政治意义,与我国的特殊社会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试图从功能主义目的论的视角,以2015年中英文版本的《政府工作报告》为语料,着重探究其中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以期对政治文献的翻译研究提供新的方向和参考意义。文章中使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分类法、对比分析和例证法。作者首先对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中国特色词汇进行统计分类,标注每一个词语在翻译过程中体现的功能主义目的论原则和使用的翻译策略及方法。并对这些中国特色词汇的中英文表达进行比较,尤其是相同词汇的英文翻译进行对比分析。同时作者将大量《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实例进行研究,从功能主义目的论的角度来分析和讨论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策略及方法。本文首先介绍了文章的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然后回顾了有关政府工作报告和中国特色词汇翻译研究的国内外文献及研究现状。接下来的部分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功能主义目的论的一般理解,包括其四位代表人物以及他们的观点。这一部分也介绍了功能主义目的论的三个原则,即目的原则、一致原则和忠实原则。此外,作者还在这一部分解释了功能主义目的论与同化异化之间的关系。之后的讨论部分首先介绍了研究的对象、方法及结果。然后通过个案研究,分析并总结出功能主义目的论在指导翻译政府工作报告的中国特色词汇时的具体应用。最后作者总结全文,提出主要研究发现,意义和并根据研究现存的局限性提出进一步研究政治文献的建议与意见。本文研究表明:在翻译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这一正式政治文献中的中国特色词汇时目的原则应用的最多,一致原则和忠实原则使用频率基本一样,但相对较少。其翻译策略有同化倾向,而具体使用的翻译方法有直译、意译、直译加意译和直译加注释。功能主义目的论对语言现象具有强大的解释能力。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中国特色词汇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翻译的过程中,成功地译出这些特色词汇的内在意义,对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具有巨大的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