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酸乳球菌影响红螯螯虾生长和免疫性能及其肠道菌群的研究

来源 :山东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i1201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螯螯虾是我国重要的经济虾类之一,近年来,随着螯虾养殖业的发展,种质退化和病害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红螯螯虾的肠道健康问题引起普遍关注。大量研究表明,乳酸菌能够调节动物肠道微生态平衡,促进动物健康生长,提高其免疫性能,但其在红螯螯虾方面较少进行研究和应用。本研究通过对比试验,探究饲料添加乳酸乳球菌对红螯螯虾生长和免疫性能及其肠道菌群的影响,为微生态制剂在虾蟹类养殖中的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试验数据。本研究将红螯螯虾饲养在相同的水体环境中,随机分为A、B、C、D四个组,每组设3个重复。以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A:1.5×10~6 CFU/g、B:1.5×10~7 CFU/g和D:1.5×10~8CFU/g浓度的乳酸乳球菌为试验组,对照C组基础饲料加PBS,投喂颗粒饲料的方式养殖红螯螯虾60d。养殖结束后,进行维氏气单胞菌攻毒试验。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养殖结束后,试验A和B组红螯螯虾的体重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D组螯虾的体重和特定生长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B组螯虾体重指标显著高于A组(P<0.05);添加乳酸乳球菌浓度为1.5×10~7 CFU/g的B组的促生长效果最佳。(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B组的淀粉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A和B组的胰蛋白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各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3)养殖周期内,与对照组相比,B组和D组SOD1和SPI基因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试验组的ALF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B组CHH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微生物组测序发现,各试验组螯虾的肠道菌群结构与对照组相比均发生了显著变化,以添加量为1.5×10~7 CFU/g的B组变化最大。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为螯虾肠道优势菌门。γ-变形杆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芽孢杆菌纲(Bacilli)、α-变形菌纲(Alphaproteobacteria)是三个优势菌纲。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指数、组成和功能预测结果表明,添加量为1.5×10~7 CFU/g的B组螯虾有较好的肠道微生态环境,微生物菌群最丰富,有益菌数量和种类均最多。(5)通过基因功能预测发现,红螯螯虾肠道菌群中有45%以上的基因与新陈代谢类功能有关,这说明肠道菌群参与了红螯螯虾的生理代谢过程。(6)攻毒后24h酶活性和定量检测结果显示,A组和D组虾个体肝胰腺组织中的SOD和碱性磷酸酶(AKP/ALP)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B、D组的酸性磷酸酶(ACP)活性、PPO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D组的SOD1、ALF、SPI和CHH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组和B组的SOD1和SPI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饲料添加乳酸乳球菌,显著提高了红螯螯虾的生长性能;提高了螯虾肝胰腺组织消化酶的活性;提高了螯虾的免疫性能;改善了螯虾肠道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丰度。添加量为1.5×10~7 CFU/g浓度乳酸乳球菌对红螯螯虾促生长效果最佳;而添加量为1.5×10~8 CFU/g乳酸乳球菌对促进螯虾免疫性能提高的效果最佳。
其他文献
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两弹一星”精神作为科学家精神的时代体现,蕴含着巨大的精神力量。本文从心理和技术2个维度对新时代弘扬“两弹一星”精神进行了实践探索,并提出了个人思考和建议。
玉米籽粒直收技术工作效率高、节省成本,是玉米机械化收获发展的必然趋势。迄今为止,玉米的机械化收获仍以果穗直收为主,仅东北、西北地区开始小范围地应用玉米籽粒直收技术。玉米籽粒直收脱粒装置存在脱粒机理不清、工作参数不优等问题,导致脱粒过程中籽粒损伤率较高、果穗脱净率较低,玉米籽粒直收技术的应用受收获期籽粒含水率的制约尤为严重。为进一步探究玉米果穗脱粒机理,优化脱粒装置的工作参数,针对由于脱粒装置脱粒机
为研究不同内部结构类型对盾构隧道纵向力学性能的影响,以济南黄河隧道和武汉两湖隧道(东湖段)为工程依托,利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三维实体精细化数值模型,研究公轨合建型内部结构和双层公路型内部结构对隧道变形、刚度及受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内部结构能显著提高隧道纵向刚度,隧道考虑公轨合建型内部结构后,跨中位移最大减小了39.3%,考虑双层公路内部结构后,跨中位移最大减小了28.4%
“我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按照这个计划看,未来40年正是新时代能源环保人大显身手的时期。希望我们能不负使命,立足中国,走向世界,为能源环保事业作出贡献!”在30多年前,高翔正是抱着这样的初心,投身于能源环保领域,数十年如一日地探索着更清洁的能源利用方式和更高效的污染治理技术。他带领团队研发的成果已在全国规模化应用,有效削减了燃煤污染物
期刊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必须采用数字化手段为基础。电力装备制造业在全球的市场竞争中,只有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驱动行业的快速发展,构建电力装备制造云平台,推动信息化建设,才能保障市场核心竞争力。在大数据技术驱动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对电力装备制造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进行深入分析,以此提高电力装备制造业的附加值,为我国电力装备制造高质量发展和转型升级提供技术保障。
2021年唐朝墩古城遗址考古发掘,在城址北部中央位置发现并清理出1处景教寺院遗址,主体坐东朝西,形制结构特点鲜明,包括南北两组建筑,由中殿、祭台、若干房间、后廊等部分构成,主体年代为高昌回鹘时期,历经复杂的建造、修缮、毁弃和重建过程。寺院遗址内出土了大量题材珍贵的壁画,包括头带十字架的圣像、权杖、棕枝、回鹘文题记、“也里可温”榜题等内容,体现出丝绸之路上东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本文对组成植被种类的生活型谱和叶的性质进行了分析,并与邻近地区作了比较.结果表明,地处亚热带和暖温带过渡区的本区植被,在群落的外貌特征上与暖温带更接近,体现了更多的北亚热带阔叶混交林的性质.通过对群落结构特征的分析,发现次生群落在体现强烈的次生性质的同时,也反映了由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某些特征.笔者认为:作为北亚热带与中亚热带过渡类型的本区植被,因具有更多的阔叶混交林的性质,宜归属于北亚热带常绿与
期刊
岩土锚固技术因其经济高效、实用性强等特点,在边坡工程和地下工程中作为最常采用的加固支护手段。但是锚杆支护结构多处于隐蔽且复杂恶劣的工作环境中,存在的侵蚀性介质和杂散电流往往导致锚杆在长期工作过程中被侵蚀甚至失效破坏。尤其在近海区域的岩层多节理发育,海水极易通过节理裂隙渗入锚固结构,海水中的氯离子作为催化剂能加快对锚杆的侵蚀速度,对近海区域的工程建筑造成严重威胁。因此,随着沿海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锚固
目前农作物病害主要采用化学防治,但是化学药剂会使各种植物病原菌产生抗药性,同时会造成土壤中农药的残留,破坏生态平衡。而生防菌芽孢杆菌作为农作物病害生物防治的拮抗菌,能够产生代谢物质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同时还具有改善土壤环境,且病原菌不会产生耐药性的特点。因而,对于挖掘新的芽孢杆菌以及相关研究,能够为丰富植物病害中生防菌资源以及开展绿色防控药剂的分子设计与研发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在前期获得一株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