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知识经济的到来,不仅改变了社会生产结构和生活方式,也推动着体育事业的发展。竞技体育进入学校体育领域,是当今世界体育发展的一大趋势。1986年我国制定了普通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政策措施,允许部分高校成立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和发展,我国的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部分项目和部分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已经能够代表国家参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甚至奥运会等世界性的大赛,为祖国和各自的高校赢得了荣誉。
然而,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各校之间发展不平衡,一些深层次的矛盾日益突出,亟待解决。其中,缺乏客观的、操作性强的运动队综合评价体系显得尤为突出。基于这种背景,本文对北京市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办队水平质量进行研究,力求建立一个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便北京对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进行综合评价,促进高水平运动队健康、协调的发展。
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本研究构建了一个包含4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27个三级指标共41个指标的三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较全面地反映了北京市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评价应包含的各项维度和内容。
2.本文通过AHP法计算得到了评价指标体系中各个指标的权重系数,使运动队的管理层能够清楚认识到评价指标体系中每个指标的重要性差别,以便明确工作的重心,有利于科学管理,合理分配资源,更好的促进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
3.根据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再结合一些专家的意见,参照相关的评价标准细则,本研究最终建立了北京市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综合评价体系的评价标准细则表和评价应用计分方法和公式及等级评定标准。
4.本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与2005年教育部的评估体系相比具有包含的指标更全面、更细化,更注重办队的方向、指导思想,更注重发展性评价等特点。
该体系对于北京市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综合评价具有较普遍的适用性,可适用于不同的评价主体,包括国家行政部门评价、各院校自评等,对于了解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北京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办队水平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由于时间、客观条件及作者自身能力的限制,没有对本评价体系进行实践的应用。因此,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在实践中验证该评价。体系,并使其逐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