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寻呼大陆发展简史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xinliuy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无线寻呼在大陆23年的发展史。顾名思义,无线寻呼具有两方面的性质:“无线”是对“有线”的超越,可以在移动中实现信息的传递,这也是是无线寻呼能够在媒介史中占据一席之地的主要原因;“寻呼”强调了它的使用方式,只是对通讯者寻找的呼叫,而不能直接进行交流,这则是其最终被更加便利的手机超越的缘由。从媒介的发展史上看,无线寻呼是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之间的过渡产品。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无线寻呼在大陆风靡一时。其普及度和影响力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堪称当时最为流行的媒介。本文以无线寻呼为研究对象,以媒介环境学中有关媒介演化的理论为理论框架,通过历史文献的搜集和整理,梳理无线寻呼在我国的发展历史;并运用媒介环境学相关理论,对无线寻呼在媒介史上的特性予以总结。  本文运用莱文森的“媒介进化理论”以及菲德勒的“媒介进化原理”,对无线寻呼的优势予以分析,提出技术和经济因素是无线寻呼发展、存活的两大原因。前者是无线寻呼出现的根本原因,后者则是无线寻呼在手机的影响下,仍能够普及的重要原因。  本文通过对史料的整理与筛选,分析各阶段历史的特征与标志性事件,将无线寻呼在大陆的发展史分作三个阶段:1984年至1992年为酝酿期、1993年至2000年为黄金期、2000年至2007年为衰退期。同时,对每个时期的发展特点予以概括与总结。  在勾勒无线寻呼发展的整体框架后,结合当时的业界、相关人士的评论,对于无线寻呼的发展世纪之交戛然而止的原因,笔者提出自己的观点。笔者认为:手机在技术上的优势是将无线寻呼赶下历史舞台的根本原因;而手机资费在世纪之交时大大降低,则是替代无线寻呼的直接原因。  在文章最后,笔者总结无线寻呼的媒介特性:它是具有电报使用形式的半移动个人领域传播工具,具有空间偏向型与场景隔离型的媒介特性,并且实现了简单的大众传播功能。  对于无线寻呼历史的研究,本文在国内尚属首次。对于今后的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其他文献
与数理科学抽象化、理想化的特点相比,博物科学门槛较低并且更加生动可感、丰富有趣,其传播与实践对于公众热爱大自然、培养生态意识起着重要的作用。英国广播公司(BBC)旗下的博
本文对中西方藏地纪录片进行了评析。西藏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异域风情、人文特征,不断激发外界对她的向往,从古至今,越来越多的人去往西藏,通过不同的媒介、渠道和方式将西藏构
期刊
未成年人典型报道,是我国典型报道的一个分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国内对典型报道的分析研究一直很活跃,但针对未成年人典型人物报道的研究则相对匮乏。  未成年人典型报
本文试图为电视新闻节目《1818黄金眼》的生存与发展探究现实原因及意义。《1818黄金眼》从2004年开播至今一直深受受众喜爱,本文通过对热线平台及播出新闻的取样分析,认为节
过去,我国电视媒体长期遵循“二八法则”,集中80%的力量开发“黄金时段”(19:00——22:00)。但是,随着电视竞争的日益激烈化,“黄金时段”的发展遭遇瓶颈。根据“长尾理论”,非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