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维新时期,人们从鸦片战争的失败中看出原因在于政治腐败、人才匮乏;救国之道其一就是要开启民智。解放妇女,培养女性人才也就成为了他们主张开启民智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西方教育观念的渗透、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和进步势力的鼓吹推动,引发了人们对传统女子教育的反思,在近代中国大地上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女子教育思潮。以康有为、梁启超、严复、谭嗣同、经元善、康同薇等为代表的进步人士发出了发聋振聩的呐喊,纷纷著书立说阐述了自己的女子教育主张。他们从关系国家兴亡出发,倡导兴办女子教育是强国富民所需;从男女平等观念出发,倡导女子自立自强有利于社会发展;从优生优育角度出发,倡导重视母教有助于国民素质提高;从批判封建女学出发,倡导女子教育宗旨是培养贤妻良母;从女性自我觉醒出发,倡导女性接受教育自我解放。与此同时,他们将女子教育思想付诸实践,倡导进行了一系列女子教育实践活动,如兴办经正女学、成立中国女学会、创办《女学报》、兴办懿德女子小学等。由于维新时期社会风气不开明、顽固势力反对阻挠、创办者缺乏办学经验及实践者自身存在局限等原因导致女子教育实践活动持续时间短,但还是产生了显著影响。他们通过兴女学运动,批判了传统教育观念,传播了女子教育思想,积累了新的办学经验,唤醒了女性主体意识,推动了社会的变革。自戊戌维新以后,女子教育思想不断丰富和完善,女子学校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起来。而且,维新时期的女子教育思潮及实践还引发人们对现今男女教育公平等问题的思考,对当今教育改革留下许多启示:教育要真正实现男女平等,创建两性和谐社会;女子教育观念需变革创新,适应知识经济发展需要。这些启示都对于目前的教育改革有着现实指导意义。在中国传统女子教育向近代女子教育转型的过程中,维新时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是一个关键的转折点。这个时期的女子教育思潮及实践打破了“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传统女子教育观念,引发了中国教育制度的改革,为女子争取与男子平等的社会地位打破了观念的枷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