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的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危害全世界公共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食源性致病菌则是食品安全领域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目前针对食源性致病菌的常见检测方法包括传统检测方法,如病原微生物分离培养鉴定,免疫学检测方法,如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核酸类检测方法,如聚合酶链式反应法(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环介导等温扩增法(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等等。这些方法大多存在检测时间较长、操作步骤较为繁琐、需要人为主观因素判断等局限性。本研究以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布鲁氏杆菌(Brucella spp.)、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和志贺氏菌(Shigella spp.)四种食品卫生和安全领域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为检测对象,使用Luminex液相芯片(High-throughput Suspension Array)xTAG(Flexible Sequence-tagged,xTAG)技术,建立了四种食源性致病菌的快速检测方法。并进行了方法学评价实验及模拟样本检测。研究目的:建立鼠伤寒沙门氏菌、布鲁氏杆菌、蜡样芽胞杆菌、志贺氏菌四种食源性致病菌的液相芯片xTAG技术的快速检测方法,并对检测方法进行完整的方法学评价和模拟样本检测试验。研究方法:根据四种食源性致病菌的保守基因分别设计引物,在上游引物的5’端连接特定的TAG探针序列(与微球所修饰的anti-TAG探针序列反向互补)并使用C3间隔臂进行阻隔,下游引物5’端用生物素(Biotin)标记。分别提取四种致病菌基因组DNA后进行多重PCR试验并优化反应条件。将多重PCR扩增后的产物与微球杂交,再与链霉亲和素藻红蛋白(Streptavidin,R-Phycoerythrin Conjugate,SPAE)进行孵育结合后利用Luminex200液相芯片系统检测得到荧光中度值(MFI),并对该方法进行方法学评价试验(特异性、灵敏性、稳定性)。最后使用脱脂牛奶随机混合四种致病菌完成模拟样本检测试验,实现对检测方法特异性的再次验证。研究结果:成功建立液相芯片xTAG技术对鼠伤寒沙门氏菌、布鲁氏杆菌、蜡样芽胞杆菌、志贺氏菌这四种食源性致病菌的快速检测方法,多重PCR反应最适退火温度为52℃,微球杂交条件为:36℃,35min。SPAE孵育条件为38℃,40min。方法学评价实验结果显示,该检测方法特异性达到100%,四种致病菌菌液检测灵敏度均可达到1CFU/mL,同批次内五组重复实验之间变异系数(CV)均小于5%,不同批次的12组脱脂牛奶模拟模拟实际样本检测试验结果准确性为100%。所有阳性判定结果MFI值均≥5倍阴性对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