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发展对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都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受建国以来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及城乡二元体制的影响,农村历史欠账较多,农业薄弱、农村落后、农民贫困成为广大农村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不仅影响农村社会的发展,也阻碍小康社会的实现进程。为统筹城乡发展,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我国于2018年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村建设提供了新的战略规划。在我国农村建设进程中,国家财政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也出现了一些突出问题。本文主要围绕财政支持农村经济建设、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建立健全基础设施、完善农村社会事业等方面,找寻财政支农“短板”,提炼自己的研究结论和政策主张。文章通过阐述财政促进农村建设的理论基础,分析财政在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原理,总结我国在不同历史时期财政对农村建设的作用历程,介绍我国农村建设现状,指出我国财政在推动农村建设中存在支农资金结构不平衡、资金投入力度不足、财政相关支农机构不完善、缺乏法律约束和监督等问题。本文简要梳理了典型外国在农村建设上的具体做法,借鉴他们取得的比较成熟的经验,针对梳理出的财政支农资金分配使用中出现的若干问题,深挖背后的成因,提出应通过增加支农资金渠道、丰富财政支农方式、提高支农资金使用效率、优化支农资金投入结构、完善相关职能部门的顶层设计、促进村民自治、完善监督体系等操作性较强的建议,旨在丰富我国的财政支农政策体系,提升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率,助推我国农村建设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