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依凭藏域这一充满神性的宗教文化土壤,藏族作家扎西达娃以荒诞的魔幻现实主义手法描摹民族的生活与历史,讲述藏族传统宗教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冲突中形形色色藏人的故事,诉说着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依凭藏域这一充满神性的宗教文化土壤,藏族作家扎西达娃以荒诞的魔幻现实主义手法描摹民族的生活与历史,讲述藏族传统宗教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冲突中形形色色藏人的故事,诉说着难以言说的信仰,以“追寻”民族精魂为审美宗旨的“信仰叙事”成为扎西达娃小说的一个重要特色。本文以扎西达娃小说的“信仰叙事”为研究对象,从主题形态、民族文化质素、叙述策略三方面展开研讨,发掘其信仰言说背后的思想内涵及其艺术价值。论文共三章。第一章分析扎西达娃宗教叙事的三种主题形态——追寻、存在、复仇,解读其“信仰叙事”的题材、内容。作家笔下,藏人,特别是青年一代,在藏族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文明的碰撞中艰难选择,思考生活的意义,寻求灵魂的依托,最终皈依信仰。第二章论证扎西达娃信仰言说的载体——民间文化质素,信仰渗透在经幡、玛尼堆、雪山等“神圣的风景”里,也包含在婚丧嫁娶、朝圣修行等族群生活方式中,更蕴涵在其民族神话、民间传说、民族历史记忆以及极具象征性的宗教事象里。第三章分析扎西达娃小说“信仰叙事”的叙述策略,隐含作家借自己的特权代述隐含在文本中的信仰,信仰在迷宫般的情节结构和圆形时间中得以场性叙述,其小说语言的陌生化和神秘性也天然地契合着信仰的本然始征。扎西达娃对于藏民族灵魂的书写,对于藏民族社会生活、历史记忆、文化心理的族性书写,直接指向了族群生存价值的终极意义,体现了作者对藏族传统文化和信仰的阪依。他的信仰叙事旨在用本族文化信仰抵抗“遗忘”,重塑文学,抵达信仰和灵魂之深。
其他文献
苏霍姆林斯基的人道主义教育思想受到中国教师的广泛推崇和爱戴。改革开放以来,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在我国的传播和研究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为了顺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形势和
采用含有硫脲、明胶添加剂的硫酸盐电沉积体系 ,利用X射线衍射仪 (XRD)、万能试验机等手段研究了不同电沉积条件下制备的铜箔材料的择优取向特征及其对铜箔机械性能的影响 .
澳大利亚跨国高等教育经历了缓慢起步、对外援助、出口贸易、法制化、国际化等发展历程,如今已成长为世界教育输出大国。这一跨越式发展,彰显出澳大利亚跨国高等教育战略化、
本文在概要追述俄罗斯教育政策历史发展轨迹的基础上,概要梳理了俄罗斯教育政策研究中关于教育政策的内涵与功用的新观点,侧重分析了教育政策与国家发展的相互关系以及新世纪
摘要:我国日趋严峻的农田镉污染问题已严重威胁了农产品的健康质量,同时还产生了大量镉污染的农作物秸秆。镉污染农作物秸秆如何实现农业安全利用?其还田后对土壤中镉的环境行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定位一直是被关注的研究课题,师生的定位最主要是要营造出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但教师仍是教学活动的主要角色和主要责任者。借鉴导演和演员共同演
以典型涡扇发动机带挤压油膜阻尼器(SFD)的低压悬臂转子结构为基础,通过合理简化模型,对转子系统中的轴承、挤压油膜阻尼器和突加不平衡量进行了相关分析和说明;并用实验得到
说书艺人李双喜是蒙古族著名民间艺人。他从青年时期开始置身于民间艺术行业,在广播电台说唱并录制了很多精彩的胡仁乌力格尔,对乌力格尔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近
谢应芳,元末明初的诗人、词人、理学家。横跨元、明两代的特殊时代背景以及理学家的学术背景,使得他的诗歌创作呈现出与承平时代诗人迥异的作品内容和艺术特点。这两个角度都
陈锐是清末民初之间的湖湘籍文人,他早年在长沙求学,学成后在湖南、广东、江苏等地为官,一生阅历丰富,行迹甚广。在他求学、仕宦期间,贤士大夫,皆与游处,其中既有王闿运、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