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介绍了对丝织物进行抗菌整理的原因和现状及纳米银的性质和应用现状;分析了目前国内外在抗菌织物研究方面的主要方法,针对目前已有的制备纳米银抗菌织物方法的缺点,提出采用绿色环保的磁控溅射技术,在室温条件下,在丝织物基材表面沉积功能性纳米结构银镀层,实现纺织材料表面抗菌功能化。本课题采用磁控溅射表面沉积技术,在丝织物表面构建纳米银镀层,赋予其特殊的抗菌性能。论文主要探讨了溅射工艺参数(溅射功率,溅射压强和溅射时间)及放置时间对抗菌性能的影响。采用振荡烧瓶法,选择大肠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为试验菌种,对不同溅射工艺参数及放置时间下的丝织物基纳米银薄膜样品进行抗菌性能测试。抗菌测试结果表明:溅射时间对丝织物上纳米结构银薄膜的抗菌性影响较大,当溅射时间为60s时,样品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已表现出了良好的抑制作用,抑菌率分别为99.30%和99.89%。但随着溅射时间的延长,抑菌率稍有下降。在一定膜厚下,随溅射功率的增大,抗菌性能略有下降。随着溅射压强的增加,样品的抗菌性能略有改善。当纳米银膜样品在空气中放置不同时间后,样品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葡萄球菌的抑菌率有所下降。放置28天后,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率下降较明显,对金黄葡萄球菌的抑菌率保持在70%以上。论文同时对银镀层微观结构如镀层厚度、镀层颗粒结构、镀层的晶态结构和镀层的表面形貌等进行表征与分析,利用扫描电镜(SEM)观察薄膜的表面形态;借助原子力显微镜(AFM)分析了纳米银薄膜的形貌特征和粒径;采用X射线衍射(XRD)测试薄膜的晶态结构。SEM和AFM分析结果显示:随溅射时间的增加,纤维表面的纳米银颗粒逐渐增加,薄膜厚度也随之增加,膜的致密性、均匀性越来越好,表面积越来越大,纳米银粒子的平均粒径逐渐增大。XRD测试结果表明:在丝织物表面溅射的纳米银薄膜具有一定结晶结构。本论文采用剥离试验,研究溅射薄膜与丝织物基材间的界面结合牢度。在实验范围内,随溅射功率增加,Ag薄膜与基材间的结合牢度下降;随溅射压强增大、溅射时间的延长,Ag薄膜与基材间的结合牢度提高。最后对镀膜前后丝织物的断裂强力、透气性能及悬垂系数等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溅射银膜后的丝织物的断裂强力有所下降;织物的透气性有一定程度的提高;织物的悬垂性稍有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