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以重庆市西南大学(211高校)、长江师范学院(普通公立本科)、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普通私立本科)与重庆商务职业学院(普通专科)四所高校大一、大二学生为调查对象,分层抽样共计1600名大学生发放自编问卷,回收有效问卷共1528,以此1528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回收数据对四所高校大学生的体育课兴趣及其影响因素、对外在因素的需求以及大学生的意见与看法进行分析。旨在深度了解影响大学生体育课兴趣及其影响因素并以此为依据探究培养大学生体育课兴趣的方法与对策,从而提升大学生体育课参与积极性,改善体育课堂学习氛围以及教学效果,从而增进大学生身体及心理健康,提升体育技能与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与习惯,为社会输送身心健康的人才。研究结果表明:(1)影响大学生体育课兴趣的个人因素、教学因素与环境因素三大因素中,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序为:个人因素>教学因素>环境因素;三大影响因素维度下,个人因素中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序:体育爱好>知识与运动能力>体育课需求>惰性;教学因素中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教师个体;环境因素下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序:学校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教学环境;(2)男性大学生的体育课兴趣高于女性大学生体育课兴趣,差异性显著;大一学生体育课兴趣高于大二学生体育课兴趣,差异性显著;社会科学类大学生与自然科学类大学生的体育课兴趣差异性不显著;四所高校中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学生体育课兴趣最高,其次是重庆商务职业学院与长江师范学院,西南大学学生体育课兴趣最低,差异性显著;(3)一半大学生希望每周上两次及以上体育课;游戏练习法最受喜爱;幽默风趣、技能精湛、和蔼可亲的教师最受欢迎;男生喜爱球类及较高强度运动;女生喜爱的体育项目基本与健身塑形相关;羽毛球受到男女大学生的一致喜爱;大部分大学生希望参与学校的体育竞赛活动;大学生获取体育知识最主要的渠道是体育课;(4)大学生对体育硬件设施满意度不高,特别是对收费场馆的运动成本表示较难接受;较多女生表示对现有的体育教学内容与方法感觉不能适应,表示不太满意;大多数体育教学评价方式仍保持传统的平时成绩+期末成绩的终结性评价方式,不利于个人内部的进步与发展;过于严厉或古板的教师容易让学生丢失兴趣。针对以上结论,结合现实情况,以大学生体育课兴趣及其影响因素为依据,对大学生体育课兴趣的培养提出以下建议:(1)体育课兴趣中,应注重对女性大学生与高年级大学生体育课兴趣的培养与保持,也应该高度重视对长江师范学院与西南大学这种师范类高校大学生体育课兴趣的培养;(2)个人因素中,可激发与鼓励大学生,特别是女性大学生的体育性趣爱好,可专门针对不爱运动或部分女大学生开展相应的运动会或体育兴趣活动等体育活动以鼓励她们主动参加体育活动。通过对体育功能的普及提高大学生对体育重要性的认识,激发体育需求与动力,克服惰性;(3)教学因素中,教学内容以学生喜爱或实用性较强的项目为主,针对男生可以设置具有挑战性、对抗性和新颖的教学内容,针对女生可设置瑜伽、健身等与塑型健美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应轻松愉快,可较多采用游戏练习法和比赛练习法;教学评价应注重学生自身的进步,采用个体差异性评价鼓励学生,激发兴趣;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尊严,以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活跃课堂气氛,课下多倾听学生心声,尽量满足学生合理的需求;(4)环境因素中,大学生家庭成员应重视体育,在精神与物质上积极支持体育参与;政府应完善体育法律法规,鼓励发展体育经济,媒体应加强体育宣传与普及力度;注重创造校园体育的物质环境与文化环境,物质环境中应加强对体育硬件设施的投入与维护,对于学校游泳馆、健身房、瑜伽房等收费场馆可对本校学生适当减免部分费用;创造文化环境,学校可支持建立更多体育类社团,鼓励各社团组织各种体育活动与比赛,增强学校体育文化氛围;教学应避免恶劣气候条件下开展体育课。